【新冠肺炎】全民檢測|港大醫學院:本港第一、二波患者35%衍生第二代 推算全港700萬人驗 可揭具傳染性400人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根據病毒學及流行病學數據,推算12.8萬個樣本中,約有8.5個樣本呈陽性,院長梁卓偉認為,其推算與港府昨公布6宗陽性個案脗合;用同一方式推算如全港745萬人檢測,會有494宗陽性,當中280人具傳染性,礙於病毒測試敏感度、樣本病毒量等因素,連同沒驗出陽性個案,估計實際約400人有傳染性。
港大推算:第一、二波疫情 約35%患者衍生第二代
梁卓偉表示,據第一、第二波疫情計算,約35%患者會衍生第二代,推算若全港接受測試,會找到140名會產生二代傳播的患者。被問上述推算有否考慮康復者再驗出陽性、估算數字需否打折扣,梁稱不清楚昨日6宗陽性個案,若要區分是殘餘病毒還是二次感染,建議驗中和抗體及分析基因排序。
若以找到兩宗新個案計,截至昨午,全民檢測陽性比例約為0.0016%。特首林鄭月娥8月初介紹該計劃時,稱特定群組檢測的陽性比例約0.04%,預計全民檢測陽性比例會減半至約0.02%,全港750萬人中應有1500名隱形患者。
檢測中心加名額
普及社區檢測至昨第三日採樣,原本預約額滿的檢測中心昨起加名額,結果多間中心現人龍。沙田源禾路體育館檢測中心組長許樹昌表示,每半小時的配額由50至70個,加至90個。有港島檢測中心工作人員稱昨每個時段名額增50%,原本每5分鐘採一個樣,縮至3分鐘。
陳漢儀籲勿重複檢測 有病徵應求醫
衛生署長陳漢儀昨稱,系統能夠分辨重複申請,呼籲市民勿重複檢測,除非曾接觸高危群組。她昨沒交代重複檢測人數,僅稱計劃完成後會公布。
陳漢儀強調普及社區檢測為無病徵者檢測,如現病徵,即使病徵很輕徵,例如發燒、頭痛、腹瀉、鼻塞、喉嚨痛、手指及腳趾出現不尋常變色、喪失味覺或嗅覺等,都不應參加檢測計劃,應盡快求醫。她提醒市民即使對檢測呈陰性都不應鬆懈,要繼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及手部衛生。
- 小米可代替白飯?高纖蛋白質低升糖有助控血糖 教你營養新煮意
- 【失眠】拆解安眠藥或助眠補充劑的效用和副作用 教你從食物、按穴、呼吸法改善睡眠質素
- 高尿酸症、糖尿病是為「食」之過 ?老火湯或是元兇之一?注意常被忽略的飲食陷阱
- 鼻敏感vs.花粉症 致敏原有不同 空氣污染加劇花粉症發作
- 解構全脂牛奶、脫脂奶、低脂奶、米奶、植物奶、營養奶 哪些非「真正牛奶」?食物敏感人士揀哪種?
- NMN可逆齡抗衰老?過量用或有副作用:腸胃不適、頭痛、傷肝腎、加速腫瘤生長
- 21間社區檢測中心、自費核酸、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科興、復必泰二價疫苗等)、隔離設施最新安排
- 【新冠康復者】咳嗽痰多 煲湯燉梨 紓緩新冠癒後不適 助恢復元氣(養生帖)
- 了解突然暈倒4個病因: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血壓低、腦癇症發作有先兆?
- 【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