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過去,步行訓練一般在後期復康階段進行,物理治療師會為下肢有承重能力的患者,以個別形式訓練,配合手法治療、器械鍛煉及家居運動,來強化肌力、耐力、協調、平衡及柔韌度;進而改善步速、步態、走路耐力、走路平衡等。治療師一般不會為未符基本站立平衡及下肢承重要求的患者安排步行訓練。
新科技加添患者康復動力
現在康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物理治療輔助器材日新月異,能在不同復康階段提供針對訓練。即使患者未有足夠的承重能力,亦可在卧牀、坐輪椅上、減重站立下,安全地接受密集式訓練,即使在早期階段亦可打好走路的基礎能力。
以下5項協助患者參與承重及踏步訓練的輔助科技,容許精細調校訓練要求及難度,並可反映微小進步,提高患者成功感及自信心;不像以往的器械及手力訓練,容易令患者產生挫敗感,失去參與動機而影響療效。
- 功能性電刺激將電極片緊貼在目標肌肉群的表皮上,以人工電流與腳踏單車的動作同步,補助相關肌肉收縮發力。患者可以卧牀或坐着參與主動阻力運動,強化腿部肌肉的質量。治療師需調整電流參數及運動阻力,盡量減少電流補助及鼓勵患者主動發力。
- 電動傾斜牀及滑動背板依據患者下肢負重能力調校電動牀的傾斜度,斜度愈大負重能力愈高;讓病人在合適斜度下,背靠滑板重複練習蹲坐及站起的動作,以鍛煉大腿肌力及耐力。
- 懸吊式減重及慢起動跑步機利用懸吊裝置減低患者雙腳承受的身體重量,配合使用慢起動及可微調速度的跑步機,提供安全的踏步及步行耐力訓練,逐步增加承重量及步速。
- 互動式站立平衡測試及訓練儀專為下肢有全負重能力的患者改善站立平衡。患者雙腳踏在可調控斜度的電動踏板上,透過屏幕顯示身體重心位置,學習如何在不穩的踏板上保持重心,從而提升靜態及動態平衡、重心轉移能力,以及增强身體在即將失去平衡時的反應。訓練儀亦可提供量化數據,反映患者進度及潛在跌倒風險。
- 復康運動擴增實境訓練系統治療師為患者設計運動並將動作示範的錄像儲存在系統內,通過智能平台播放,讓患者自行練習;並運用深度感測鏡頭及紅外線捕捉系統,實時監察其肢體動作、重心位置、活動幅度、協調及穩定性,給予實時回饋及離線紀錄,有助患者自行改善走動姿勢。
文:錢柏淇(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