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家族:舌頭、唇、頰、牙齦 徵狀:口腔潰瘍、脹痛、出血、異味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隨着香港人愈來愈長壽,癌症也變得愈來愈常見。口腔癌頭頸區域最常見腫瘤,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口腔癌新症數目為812人,創過往10年新高。(編按:口腔癌可能為患者帶來一系列的口腔問題,包括口腔潰瘍、腫脹、疼痛、出血、異味,或顏色改變等。有什麼治療方法?可以預防嗎?)

口腔癌家族:舌頭、唇、頰、牙齦 徵狀:口腔潰瘍、脹痛、出血、異味
舌頭潰瘍是口腔癌的症狀之一。(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提供)

口腔癌徵狀:口腔潰瘍、脹痛、出血、異味

口腔癌不是指單一癌症,而是多樣化的口腔癌家族。口腔中任何組織和器官,例如舌頭、唇、頰、牙齦都可能產生腫瘤,其中最常見就是鱗狀細胞癌。它就像是這個家族的「老大」,比例約佔九成。其他類型像是唾液腺癌和黑色素瘤就是這個家族的「親戚」,雖然相對少見,但亦不容忽視。

口腔癌是一個不速之客,可能帶來一系列口腔問題,包括口腔潰瘍、腫脹、疼痛、出血、異味,或顏色改變等。它們就像是口腔癌的「小嘍囉」,總是惹人討厭,但也是讓我們及早發現口腔癌的線索。

當你發現以上徵狀長時間不癒,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和診斷,例如組織化驗、電腦斷層掃描、磁力共振、正電子掃描、內窺鏡檢查等。

治療口腔癌是一場大戰,現代醫學發展使得我們有很多「武器」可以使用。


相關閲讀:【口腔癌先兆】痱滋、口腔內白斑逾兩星期未癒?留意5S風險因素 及早發現提升存活率

皮膚骨骼移植 術後恢復外觀功能

手術是這場戰爭的「大將軍」,除了直接移除癌細胞,有時亦需要皮膚或骨骼移植。目前先進電腦輔助手術和3D打印技術,令病人在術後最大程度上恢復外觀和功能。

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就像是「特種部隊」,可以在適當時機輔助手術大將軍的作戰計劃。而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就是「新型武器」,在傳統治療方法無計可施時提供幫助。


相關閲讀:【頭頸癌】留意4大警號 口腔癌、喉癌較常見 及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預防:戒煙、控制酒精  定期牙科檢查

預防和早期篩查是治療口腔癌的關鍵,我們需要在它進攻之前,把它拒之門外。讓我們放下手中的煙盒,控制攝入酒精量,保持健康飲食,定期接受牙科檢查,為健康保駕護航。

另一方面,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團隊研發的人工智能網上平台,為口腔白斑病人預測口腔癌病變風險,希望有助預防和及早診斷口腔癌。

雖然患上口腔癌是嚴肅的事情,但在治療口腔癌時,也要時刻保持樂觀、幽默和積極的態度,為健康和快樂而戰!

文:蒲靜雅(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牀助理教授)、蘇宇雄(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牀教授)

(口齒生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