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鄭﹕對於乳房檢查,磁力共振(MRI)有沒有用?
彭﹕使用磁力共振檢查乳房,靈敏度很高(98%),可是準確度較低(65至90%)。它精於找腫塊,但是辨別良性或惡性的準確度不太高;變相「報假案」的風險較大。因此,磁力共振不會用作一般普查。
■腋下硬塊 經後不消有可疑
觀﹕最近兩次月經之前,腋下出現一粒硬塊,輕微紅腫,按下痛楚;不過數天後就會消失。家庭醫生懷疑細菌感染,處方抗生素治療。這要跟進嗎?
彭﹕腋下有很多組織,包括淋巴核和副乳腺。有些女性的乳腺由乳房一直生長至腋下位置,稱為副乳腺。月經前後,乳房受到荷爾蒙影響,可能感到脹痛;副乳腺也會腫脹一點。如果經期之後硬塊消失,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如果服食抗生素或者經期過後不腫不痛、硬塊消失,患癌可能較微。如果硬塊仍然存在,建議接受超聲波檢查。
鄭:服藥過後,病人可能「覺得」硬塊沒有了。如有懷疑或者更好做法,就是找家庭醫生再檢查一次;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跟進。
■痛多良性? 不痛惡性?
觀﹕聽聞乳房的硬塊,痛的多是良性,不痛的多是惡性,是否屬實?另外,可否憑觸摸手感辨別良性或惡性?
彭﹕概括來說,按下有痛感的硬塊,惡性風險較低,但絕不能一概而論,痛的硬塊也可以是惡性。例如:腫瘤生到很大,就會痛;又例如:腫瘤細小,不過生長在或觸及到某些比較敏感的位置,也會痛楚。至於觸感,一般來說,如果腫塊較硬,惡性的風險較高,若腫塊可以「郁動」,惡性風險較低。
鄭:病人常會問到這些問題。其實他們十分擔心,希望憑着一些臨牀表徵自我安慰。我想提醒大家,一旦摸到硬塊,不要自己判斷,盡快求診。醫生除了臨牀檢查,還會探討病史和安排檢驗。
■按摩通淋巴 無助防癌
觀﹕淋巴按摩或通淋巴,可否降低乳癌風險?
彭﹕我替女士們臨牀檢查時,她們常問我:「做通淋巴或者按摩,可否推走腫塊?」現時,醫學上並沒有數據支持胸部通淋巴或淋巴按摩有助減低乳癌、治癒腫塊(良性或惡性)或者乳腺炎這些說法。
「乳癌診療新趨勢」講座在11月7日(二)舉行,立即免費報名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a104.jpg腫塊「推」不走——淋巴按摩不會推走乳房腫塊,更不會降低乳癌風險。(RyanKing999@iStock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