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譚: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譚文蔚醫生 邱:臨床腫瘤科專科邱振中醫生
譚:肺癌是香港常見癌症的第二位,但死亡率在各癌症中最高。二○一五年有逾四千宗死亡個案。近年有較多女士,特別是年輕及非吸煙者患上肺癌?有何成因及預防方法?
邱:近年的確較多非吸煙年輕女士患上肺癌,原因未明。不過,肺癌的最主要及重要成因是吸煙,過去一百年的研究也可見到,吸煙量愈多或吸煙時間愈長,患肺癌的風險就愈高。其他風險因素還包括接觸輻射、石棉、化學物質,或肺部纖維化等。
預防肺癌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不要吸煙或盡早戒煙,長期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較非吸煙者高數十倍。只要肯戒煙,十五年後患肺癌的風險可以降低八至九成,風險只較從未吸煙者稍高,因此預防方法最重要就是戒煙。
療法選擇多 檢查後度身訂做
譚:現時很多新的治療肺癌方法。醫生會如何為一個新症選擇最好和有效的療法?
邱:現在治療肺癌多了很多選擇,例如標靶治療及最新的免疫治療。病人確診肺癌後,醫生首要確定病情,例如利用X光、電腦掃描及正電子掃描為癌症分期,亦要抽取腫瘤組織檢測EGFR、ALK、ROS1基因或PD-L1蛋白,從而了解腫瘤有否基因突變,是否適宜用一些針對性治療。
醫生得到所有資料後便可全面評估,若病人可以做手術便最好,或有根治的機會,即使手術後發現有淋巴擴散或風險高,可以安排化療及放療;若病人無法做手術,需要紓緩治療,也可根據檢查選擇最適合的治療,如標靶治療或化療,個別病人更可考慮免疫治療。
老病人難捱刀 放療標靶控病情
譚:一個七十多歲病人是長期吸煙者,並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最近發現肺部有個細陰影,確診肺癌,雖然可手術切除。但他肺功能差,手術風險大,有其他治療方法?
邱:這是常見情况。很多肺癌病人是長期吸煙者,年紀不輕,確診時身體狀况不太好,要他們做大手術,切整邊肺葉挑戰很大。
在這情况下,我們會研究手術是否真的需要切除整邊肺葉,有些病人肺功能不太好但身體好,外科醫生有時可嘗試範圍較小的局部切除,也有一定功效。
若手術不可行,病人仍可考慮放射治療。新一代放射技術容許醫生在細小的範圍使用較高的輻射劑量,例如精確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過程中利用準確的X光檢查,確定腫瘤影響範圍,集中高劑量輻射,而附近如相隔一兩公分距離的輻射則減至很低。此外,M6導航刀可以追蹤腫瘤的位置,將治療對肺部的影響減至最低。
即使無法做手術或放療不太見效,病人仍可以考慮做標靶治療,即使是七八十歲的病人也能夠承受標靶治療的副作用。很多病人就算不能根治,也可以透過這些治療令病情受控,壽命維持數月甚至數年。
標靶治療 不大影響抵抗力
譚:標靶治療對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有效。標靶治療比傳統化療有什麼好處?可否取代傳統療法?
邱:標靶治療副作用相對小,而且控制效果理想。如果檢測到有相關基因並選擇適當藥物,腫瘤可以在數星期內有很好的反應,顯著減少不適徵狀,例如有病人本來很易氣促,接受標靶治療後可以回復正常生活。新治療的副作用相對較小,病人毋須住院,不大影響抵抗力,感染風險亦低,也不會有胃口差或作嘔作悶等情况。新藥的副作用相對易處理,如皮膚問題、腹瀉等。
不過,標靶治療不能取代傳統治療,如手術、化療及放療;對醫生和病人來說,標靶治療只是增加治療選擇。事實上,治療肺癌需要由不同專科醫生,包括外科、胸肺科及病理學家等定期討論,為每一個病人選擇最合適的方案,例如有些病人可能最需要手術,有些則可能需要標靶治療,亦有部分人可能需要放療及其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