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了解腸癌】大腸篩查成效超預期 學者倡擴年齡恒常化

分享此內容:

【了解腸癌】大腸篩查成效超預期 學者倡擴年齡恒常化
衛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高級醫生伍秀賢(左)及莊承謹(右)均表示,參與篩查可及早發現癌症和治理,避免病情惡化,呼籲合資格的市民參與「子宮頸普查計劃」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曾映妹攝)

【明報專訊】政府於2016年9月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為期三年,去年11月已開展第三階段,截至上月底約有6.2萬人接受檢查,當中逾5000人發現大便隱血,需轉介做大腸鏡檢查,最終有386人證實患大腸癌,超出衛生署起初估算。計劃專責小組成員指效果超出預期,盼政府將計劃恆常化。

大便隱血68%癌前瘤 6.5%腸癌

【2018年結直腸癌講座】「腸」保健康

衛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高級醫生莊承謹表示,截至上月28日有13.1%參加者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當中5894人其後完成大腸鏡檢查,最終3988人(67.7%)發現癌前病變大腸腺瘤,並已切除,免日後演變成癌症,另386人(6.5%)確診大腸癌,較4個月前公布數據增95人,當中多數屬早期,治癒率較高。

第三階段已於去年11月展開,62至65歲人可獲資助做檢查,首兩階段涵蓋的66至71歲港人,如未做檢查也可參加。莊承謹表示,首兩階段大便隱血測試呈陰性的參加者,因距離首次測試已兩年,今年9月28日起會收到提示,可再接受資助做測試,但第三階段參加者,即使測試呈陰性,相信屆時計劃已完結,不會再有資助作覆檢。

接受子宮頸篩查率 25至34歲組別最低

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專責小組成員兼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總監黃至生表示,計劃效果超預期,參加者可及早發現癌症及接受治療外,亦可減輕醫療系統負擔,盼計劃可恆常化,並將涵蓋年齡擴至50歲,因不少文獻顯示大腸癌患者是50歲或以上。

另外,衛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高級醫生伍秀賢表示,衛生署2004年推出全港性「子宮頸普查計劃」,鼓勵24至64歲婦女定期做子宮頸癌篩查,惟2014/15 年度調查發現,25至34歲及55至64歲年齡組別接受篩查比率較其他年齡組別為低,分別41%及59%,再次呼籲此組別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即使已接種HPV疫苗亦要接受篩查,免病情惡化。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