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開展至今已逾140天,目前超過四成人已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一名30歲在港工作的新加坡男子,為取得香港電子針卡,先在當地接種兩針莫德納(Moderna)新冠疫苗後,相隔兩個月在港接種兩針復必泰,兩周後,驗出抗體水平比其他人多約1至4倍。有專家表示,短時間內接種第三、四針,作用不大,長期有否其他副作用則未知。此外,港大研究發現接種復必泰(BioNTech)疫苗產生的抗體水平高科興9倍,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認為,疫苗效能不能單看抗體水平,但認為免疫功能低者或需打第三針。
男子星港先後打4針 抗體多4倍
孔繁毅:效用影響有限 長期副作用未知
《有線新聞》昨報道,一名在港工作的30歲新加坡男子,於4月9日及5月7日接種莫德納後,在上月7日和28日在港接種復必泰。他在打完第4針後,始告知護士打了4針。至於為何接種4針,他稱「之前沒有想這麼多」,但每次去酒吧要解釋曾在新加坡打針,對此感到麻煩,認為如有香港的電子針卡會較方便。報道又稱,他在接種第4針超過兩周後,驗出抗體水平比其他人多約1至4倍。
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短時間內接種第三、四針,對效用及保護率的影響很少,相信接種者會多些短暫或輕微副作用,而長期有否其他副作用未知。他強調,健康的人接種兩針已有足夠保護率,短期內毋須打第三、四針。
梁子超: 疫苗保護率受年齡、性別等因素影響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疫苗保護率受年齡、性別等因素影響,目前亦不知道具保護作用的抗體水平下限,如接種4針令抗體水平太高,會否增加罕見副作用的風險,屬未知之數。他認為上述男子接種4針疫苗沒有必要,加上香港疫情不嚴峻,如一般人仿效接種多於兩針,反而造成疫苗浪費。對於男子期望獲得在港的電子針卡,梁子超表示,目前需要建立一套快速的疫苗互認系統,但擔心難以判斷接種紀錄真假,造成混亂。
相關文章: 【新冠疫苗】接種復必泰BioNTech及科興疫苗後的抗體水平 香港大學新冠病毒抗體研究:打2針復必泰抗體高科興9倍 料兩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保護力較低
劉澤星:低免疫力者或要打第三針
此外,早前港大研究發現接種復必泰(BioNTech)疫苗產生的抗體水平高科興9倍,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認為,疫苗效能不能單看抗體水平,但認為免疫功能低者或需打第三針。劉澤星17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單看抗體水平不夠判斷是否需打第三針,接種疫苗後除產生抗體亦有T細胞反應,T細胞能直接攻擊病毒,或指示B細胞製造抗體中和病毒,但接種疫苗後T細胞的功能有多活躍、功能提升了多少仍待研究。
「實實際際疫苗是否能保護我們,應看第三期臨牀(研究)數據、現實世界的數據,兩隻疫苗都可保護我們。是否單靠抗體可看到保護力有多高?抗體要多少才夠?暫時沒人知道。」他說,現實世界數據反映接種兩針香港兩款疫苗都有足夠保護。劉澤星相信一般市民毋須打第三針,除非有嚴重疾病令免疫功能低。
相關文章: 【新冠疫苗】劉宇隆:已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肯定不用打3針」 許樹昌:研究針對打科興疫苗、抗體反應不佳者需否注射第三針
單看抗體難斷需否補針
對於貝爾面癱列科興罕見副作用,劉澤星稱病毒和疫苗都有可能令神經線受影響包括貝爾面癱,強調貝爾面癱易診斷,超過九成可完成康復。有男聽眾昨日致電該節目稱自己數年前曾患面癱,擔心再接種新冠疫苗會重現面癱,劉澤星回應,病毒和疫苗都有可能刺激第七條神經線發炎致面癱,但不代表接種後會再面癱。
專題系列文章
- 【補鈣方法】港人每日鈣質攝取不足 小心增骨質疏鬆風險 如何選擇合適鈣質補充劑?
- 研究: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焦慮傾向、學業壓力較高 倡納風險識別因子
- 湧泉穴在腳底 每天幾分鐘按摩「長壽穴」補腎兼延緩衰老
- 防甲狀腺癌復發 碘-131治療是什麼?治療前後要注意什麼?
- 機不離手三大害處 加快頸椎間盤退化、眼畏光有飛蚊、情緒低落
- 胸口痛心臟亮警號? CTCA驗心血管?優點與風險知多啲
- 氣功調和身心須持之以恆 新手一呼一吸由吐納起步
- 中風患者常見失眠、睡眠窒息症?及早處理避免影響情緒健康、增二次中風風險
- 5.5「手部衞生日」 緊記適時到位潔手習慣 正確潔手7個步驟
- 膽管結石或腫瘤可致膽管閉塞現黃疸、小便茶色症狀勿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