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復活節假期將至,許多人計劃外出旅行,無論是前往日本享受櫻花盛宴,到台灣品嘗夜市美食,或在泰國沙灘上度假,帶備「平安藥包」就能讓旅程更加安心。藥劑師旅行藥物清單有什麼?(編按:除了常見的傷風感冒、腸胃不適的常備藥物,藥劑師還教大家按不同目的地、不同個人狀况,準備好所需的藥物和裝備,例如止暈藥、高山症藥物、個人藥物及急救包等,有助預防疾病及應付緊急情况。)出發前記得向藥劑師確認合適劑量和用法,確保健康無憂,玩得盡興!
藥劑師教執平安藥包
1.止痛退燒藥 兒童劑量依體重計
- 撲熱息痛 一般疼痛發燒適用
撲熱息痛(paracetamol)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疼痛或發燒,安全而且常用。它適用於頭痛、牙痛、肌肉痛、關節痛等一般疼痛,或是突然發燒的不適。成人通常劑量為每次500至1000毫克,每4至6小時1次,每天不宜超過4000毫克。兒童劑量則需依體重計算,宜諮詢藥劑師避免過量。 - 布洛芬 隨餐服用減對胃刺激
布洛芬(ibuprofen)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能紓緩發燒、疼痛及發炎症狀;止痛及退燒效力比撲熱息痛更強,但對胃部刺激較大,或致胃痛、胃灼熱或消化不良。成人劑量為每次200至400毫克,每6至8小時服用1次,1天最多3次,建議隨餐服用以減少胃部不適,兒童劑量亦需依體重計算。患有胃潰瘍、哮喘、肝腎功能不全、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等應避免服用布洛芬,或在醫生或藥劑師指導下謹慎服用。
布洛芬和撲熱息痛可同時服用,兩者作用機制不同,不會互相干擾。但須注意,同時服用應該是短期且按需要使用,例如在疼痛或高燒較難控制時短暫搭配使用,兩種藥物可各自發揮效果,通常比單一藥物更有效。
2.傷風感冒藥 確認成分免重疊
傷風感冒症狀繁多,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等,選擇適當藥物可針對緩解不同症狀。以下列出常見成分,供選購時參考。但許多傷風感冒藥屬於複方,有些更含有撲熱息痛,選購前應向社區藥劑師確認避免成分重疊。
- 收鼻水 第二代抗組織胺不易嗜睡
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例如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有助紓緩過敏症狀,減鼻水和噴嚏,但可能引起嗜睡,且藥效較短,每天需要服3至4次;第二代抗組織胺如西替利嗪(cetirizine)及氯雷他定(loratadine)相對不易引起嗜睡,適合白天服用,且藥效較長,每天只需服用1次。 - 通鼻塞 患心臟病、高血壓慎選
去氧腎上腺素(phenylephrine)效果較溫和,只要謹慎使用,適合大部分成人使用;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通鼻塞效果較佳,但更容易引起心跳加快或血壓升高,不建議有心臟病或高血壓人士服用。兩者每天最多服用3至4次。 - 化痰 溶解劑稀釋變薄
氨溴索(ambroxol)或溴己新(bromhexine)屬於黏液溶解劑,能分解痰液中黏性成分,使痰液稀釋變薄,每日可服用3次。 - 止乾咳 右美沙芬屬監督藥物
左羥丙哌嗪(levodropropizine)適用於不帶痰的乾咳,作用溫和,能減少咳嗽頻率,副作用較少,適合日間使用。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鎮咳效果較強,但可能引起嗜睡,適合晚上服用,以避免夜間咳嗽影響睡眠。要注意,右美沙芬屬於藥劑師監督藥物,購買時需向社區藥房登記個人資料,以確保安全使用並避免濫用。兩者每天最多服用3次。 - 喉嚨不適 消炎喉糖止痛
溶菌酵素(lysozyme)是天然酵素,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用於緩解輕微喉嚨不適,特別適合於輕微感冒、喉嚨乾澀或初期喉嚨疼痛時使用,每天可服用3次。若喉嚨疼痛較明顯,可選擇含有苄達明(benzydamine)成分的消炎喉糖。此成分具有局部消炎及止痛作用,直接減輕喉嚨紅腫和疼痛,適合喉嚨發炎較嚴重時使用。建議每1至2小時含服1次,每次1粒,讓喉糖在口腔內慢慢溶解。
3.胃藥抑胃酸化胃氣減滯 各有專家
- PPI強力抑胃酸 多屬處方藥
抑胃酸藥包括H2受體阻抗劑(H2RA)和質子泵抑制劑(PPI)。H2RA能抑制約70%胃酸分泌,藥效持續8至10小時,適合緩解中度胃酸倒流,毋須醫生處方。PPI則能抑制90%以上胃酸分泌,需於早上餐前服用,效果持續一整天,適合胃酸倒流較嚴重者。PPI類藥物除了奧美拉唑(omeprazole)和泮托拉唑(pantoprazole)能在藥劑師監督下購買外,大部分屬醫生處方藥物。 - MAS中和胃酸化胃氣 即時短效
中和胃酸藥物通常包括氫氧化鎂(magnesium hydroxide)和氫氧化鋁(aluminium hydroxide),可即時中和胃酸但維持時間較短,適合偶發胃痛或輕微胃酸過多者。廠藥常加入化胃氣成分西甲硅油(simethicone),因此合稱為MAS。 - 消化酵素 減胃脹飽滯
消化酵素(digestive enzyme)能改善腸胃消化不良,幫助分解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纖維,減少胃脹和飽滯感。但須注意,消化酵素應作為輔助,而非鼓勵暴食,保持適量飲食才是維護消化系統健康的根本之道。
4. 肚痛藥 肝腎病患諮詢藥劑師
- 丁溴東莨菪鹼 放鬆腸胃平滑肌
丁溴東莨菪鹼(butylscopolamine)是一種緩解腸胃痙攣和腹痛的藥物,能放鬆腸胃平滑肌,減少由痙攣引起的不適。成人通常劑量為每次10毫克,每日最多服用3次,但建議有肝腎疾病者先諮詢藥劑師。副作用方面,丁溴東莨菪鹼可能引起口乾、視力模糊或輕微的心跳加速,少數人可能出現尿滯留等症狀。
5.止屙止瀉藥 恢復水分電解質平衡
- 礦物質補充劑 有別於運動飲料
腹瀉引起脫水時,補充礦物質補充劑(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有助迅速恢復水分與電解質平衡,防止進一步脫水。按包裝指示將粉末溶解於水中。須注意,ORS與一般常見運動飲料不同,ORS溶液的電解質濃度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製成,專為腹瀉而設計。而運動飲料則主要用於日常運動後輕度補水。因此,腹瀉時建議選擇專業的ORS以確保補水效果。 - 洛哌丁胺減腸蠕動 不建議長用
洛哌丁胺(loperamide)能減少腸道蠕動,適用於急性腹瀉,但並不建議長期使用。建議1次服用2毫克,然後每次腹瀉後可再服2毫克,注意每日劑量不可超過8毫克。
知多啲:慎防病從口入
旅行時留意飲食及個人衛生非常重要,讓旅途食得安心、玩得放心!
- 選擇乾淨、好評的餐館,避免進入衛生狀况不明的場所 •盡量避免食用生肉、沙律或生海鮮等生冷食物,它們可能未經充分烹調,易帶有病菌
- 街邊小吃製作過程的衛生水平不易控制,建議謹慎品嘗
- 可在旅行初期漸進式嘗試當地新食物,讓身體逐步適應環境
- 自備餐具或用熱水燙過碗筷也是良好習慣
- 避免使用未經處理的水源,建議選擇瓶裝水並檢查瓶身包裝完整 •隨身攜帶消毒濕紙巾或洗手液;勤洗手,有助降低病菌傳播風險
相關閲讀:發高燒是流感定傷風感冒?流感高峰將至憂疫苗副作用?醫生拆解上呼吸道疾病和疫苗問題
度身設計平安包 依旅遊活動執藥
教你按不同目的地、不同個人狀况,準備好所需的藥物和裝備,有助預防疾病及應付緊急情况。
1.止暈浪 孕婦小童可選手帶
- 茶苯海明 或致嗜睡 勿與酒精同服
茶苯海明(dimenhydrinate)是常見暈浪藥,適合在搭飛機、船或其他容易引發暈眩和嘔吐不適的交通工具前服用。它屬於抗組織胺類藥物,能緩解因前庭神經受刺激引起的頭暈、惡心等症狀。成人通常劑量為50毫克,建議起程前30分鐘服用,並根據需要每隔4至6小時服用1次。由於茶苯海明可能引起嗜睡,因此不適合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服用,例如開車,並應避免與酒精同服,以免加重副作用。 - 止暈手帶 輕壓內關穴紓緩
止暈手帶是安全及無藥性的緩解暈浪方法,通過輕壓手腕內側約三指寬處的內關穴來減少暈眩、惡心等不適,可緩解暈車、暈船或孕吐症狀。對孕婦及小童而言,是比口服藥更安全的選擇。效果雖因人而異,但毋須擔心藥物影響。
2.高山症藥物 登頂前2天開始服
愈來愈多香港人挑戰富士山或其他高海拔山峰,登山者需要對高山症有認識,做好充分準備。高山症通常在海拔2500米以上出現,症狀包括頭痛、惡心、腦水腫等,嚴重可致命。值得注意的是,藥物僅為輔助,若症狀加劇,立即下山是最有效的處理方法。
- 乙醯偶氮胺 增呼吸頻率排二氧化碳
乙醯偶氮胺(acetazolamide)廣泛用於預防和治療高山症,透過調節血液酸鹼平衡,增加呼吸頻率以排出二氧化碳,幫助身體適應高海拔環境。建議在登頂前1至2天開始,每6至12小時服用125至250毫克,並在高海拔環境持續使用至少48小時。此藥有助減少頭痛、疲倦等不適,但可能引起多尿、手腳麻木等副作用,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不建議使用。乙醯偶氮胺屬於醫生處方藥物,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意見。
3.個人藥物 急救心痛氣促
- 紓緩心絞痛 「脷底丸」3分鐘內見效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適用於紓緩急性心絞痛,能迅速擴張血管、減輕心臟負荷。最常見劑型為舌下含服藥片(俗稱「脷底丸」),建議於症狀出現時含於舌下,1至3分鐘內見效。如症狀未緩解,可間隔5分鐘再服1次,但不應超過3次。此藥有可能引起頭暈、血壓下降等副作用,服用後應避免突然起身。要留意,脷底丸容易受潮濕、光線及熱力影響,因此應妥善儲存於原裝玻璃瓶內,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開瓶8星期後需棄置。 - 氣管擴張劑 跟身附處方通過安檢
沙丁胺醇(salbutamol)是哮喘患者常用的氣管擴張劑,適用於氣促或急性發作時,能迅速緩解呼吸困難。每次吸入1至2劑,通常在數分鐘內見效。過量使用可能引起手顫或心跳加速,應謹慎遵從指示。此外,由於吸入器屬壓縮氣體裝置,建議將其放在手提行李中,並附上藥物標籤或處方副本,以便通過安檢。
- 糖果餅乾 紓緩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出現低血糖症狀(例如頭暈、出汗、手震、心跳加速)時,應立即利用隨身攜帶的糖果、餅乾或果汁等含糖食物來補充血糖。建議食用約15克糖分,例如3至4粒糖果或半杯果汁,以快速提高血糖水平。補充糖分後等待15分鐘,再次檢查血糖水平,如仍偏低,可再補充15克糖分。
相關閲讀:解構高山症與潛水夫病的處理和預防 上山下海切忌急進
4.先塗防曬後噴防蚊產品
防蚊和防曬用品是戶外活動必備物品,特別是在陽光猛烈或蚊蟲密集的地方。防蚊產品可選擇避蚊胺(DEET)和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有效防蚊成分,前者以高效力著稱,但部分使用者可能出現皮膚刺激;而後者則因性質溫和及氣味較輕而受到青睞。
防曬用品則建議選擇SPF 30以上及PA+++廣譜防曬霜,以抵禦紫外線UVA和UVB,保護皮膚免曬傷和光老化。使用時,建議先塗防曬再噴防蚊產品,並定時補塗,確保全天候保護。
相關閲讀:發燒、頭痛、咳嗽 撲熱息痛、布洛芬、止瀉藥、止咳藥、複方西藥服食方法要注意 藥劑師:忌過量重複用藥
其他裝備:露營行山 急救包傍身
藥物之外,外遊時亦應帶備消毒用品和小型急救包。
酒精濃度70%較理想
消毒用品如消毒濕紙巾和酒精搓手液,可保持手部和接觸面清潔。酒精濃度70%較為理想,因為最有效滲透並破壞細菌和病毒的外膜,達到最佳消毒效果。使用消毒濕紙巾可擦拭手部或公共場所的接觸面,而酒精搓手液則應充分覆蓋雙手並揉搓至乾燥,以確保徹底清潔。
消毒傷口防細菌感染
若旅程中有露營、行山、踩單車等戶外活動,可攜帶小型急救包傍身。內裏應包含生理鹽水、醫療手套、消毒棉片、膠布、剪刀、彈性繃帶等用品,以處理擦傷、割傷或扭傷等常見傷口。此外,建議備有小支聚維酮碘(povidone-iodine)消毒液為傷口消毒,以及氯己定(chlorhexidine)藥膏預防細菌感染。
文:陳志鵬(藥劑連線註冊藥劑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