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戒熬夜凍飲 調理體質 化濕清毒 抗新冠「癘氣」

分享此內容:

戒熬夜凍飲 調理體質 化濕清毒 抗新冠「癘氣」
化濕清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歸屬於中醫「疫病」範疇,是感受疫毒之氣偏濕的瘟疫,治療時,化濕清毒是重要舉措。(YinYang@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快速蔓延,在社區存在隱形傳播,經歷過SARS的香港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尋求中醫藥幫助。對於這個疫症,中醫理論和經驗實效如何?缺乏實驗室證據就可以否定中醫療效?刻下香港情况,中醫又有什麼對策,普羅市民又有什麼可以做呢?

瘟疫,泛指「容易引起廣泛流行的烈性傳染病」,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指出「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意思是指氣候反常,濕度增大,流行性傳染病容易爆發。武漢去年底氣候反常,氣溫偏高、陰雨綿綿,「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描述了瘟疫廣泛傳染的特徵。

 

戒熬夜凍飲 調理體質 化濕清毒 抗新冠「癘氣」
正氣存內——《黃帝內經》提出防治瘟疫方法:「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當正氣足抵抗力強,病邪難以侵犯。服用補氣的湯水可以增強抵抗力。(4RyanJLane@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東漢醫聖張仲景的宗族死於傷寒者眾,後來撰寫成中醫臨牀經典《傷寒雜病論》,書中的傷寒泛指由外邪侵入人體,以發熱為主要徵狀的「外感熱病」,相當於現代醫學指由細菌、病毒、衣原體等引起的「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例如普通的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傳染性肺炎及流腦、日本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等。到17世紀,中國瘟疫橫行,十戶九死,江蘇中醫名家吳又可在1642年撰成《瘟疫論》,特別指出瘟疫發病有別於一般外感致病因素,是大自然一種異氣,稱為「癘氣」,是強烈傳染性的外感病,除空氣口鼻傳染外,也可隨飲食、蚊蟲叮咬、蟲獸咬傷、皮膚接觸途徑而發病,吳又可《瘟疫論》中方劑「達原飲」是2003年治療SARS主要方劑之一。

 

難百毒不侵 「避其毒氣」最重要

《黃帝內經》同時又提出防治瘟疫的方法: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人體正氣足抵抗力強,病邪難以侵犯到你。但它同時指出,當邪氣超強盛時,會攻破你正氣防線而得病,所以「避其毒氣」很重要,用今天的話來說要加強防護,全力避免接觸到傳染原,沒有人可以標榜自己「百毒不侵」,聚餐、多人聚集搶購物資等行為的風險非常高。

 

內地醫院 中醫藥常規治療新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病病因不明、致病機理未清,現代醫學未有特效藥情况下,中醫藥發揮很大作用。日前,中央疫情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張伯禮院士,在介紹中醫藥療效時總結到:中醫藥廣泛用於本病各期治療,可以快速退熱,並可以有效防止輕症轉化重症,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其中,恢復期和康復治療,中醫藥運用更廣泛。

隨着國家中醫醫療隊進駐武漢市傳染病醫院,所在病區康復出院患者增多,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發文通知,「確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藥」,中醫藥的角色發生了改變。目前,在全國各家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中醫藥已經成為常規治療,為應對疫情,新冠肺炎的中藥已經獲國家批准投入生產。

 

知多啲:健康作息更勝預防湯水

戒熬夜凍飲 調理體質 化濕清毒 抗新冠「癘氣」
陳皮(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隨着疫情進展,各省市行政部門、中醫院、專家先後頒布治療用藥和預防湯水;加上來自網絡或報章的食療,一時間眾說紛紜,讓市民無所適從。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歸屬於中醫「疫病」範疇,是感受疫毒之氣偏濕的瘟疫。針對疫毒和濕這兩個元素,治療時,化濕清毒是重要舉措。

中醫治療重點之一是調整體質,在疫病發展的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人,或同一人在病的初、中、晚期處方都不同,這就是辨證論治。所以,沒有一張男女老少咸宜和包治百病的處方和預防湯水。中醫治病關鍵在調理體內環境,就如中醫治療霉菌性疾病從來不是殺滅或抑制霉菌,而是祛濕化濕;能否抑制冠狀病毒,非中醫是否有效的絕對因素。如果你身體健康、飲食睡眠正常、經常運動,在此時也不一定要服用什麼湯水;如果你體弱乏力,容易感冒,可以服用一點以補氣和增抵抗力為主的湯水以保健,例如「補氣益肺辟穢湯」。

其實,比起湯水,建議大家請中醫給你調配有抗病毒成分中藥傍身,一則可在外感熱病初起出現發熱、咽痛及時服用,作預防治療。其中,中成藥銀翹散、藿香正氣散都有類似療效,也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肺炎治療方案中,針對醫學觀察人群用來做預防治療。

特別一提,對於節食、經常熬夜、貪涼飲冷的女性來說,健康飲食、充足睡眠,以及天氣乍暖還寒之際注意保暖,比任何預防湯水都更有意義。

補氣益肺辟穢湯

戒熬夜凍飲 調理體質 化濕清毒 抗新冠「癘氣」
白朮(資料圖片)

材料:黃芪12克、白朮6克、防風5克、北沙參10克、金銀花5克、連翹5克、陳皮5克、藿香6克

製法:一碗半水浸泡半小時,煎煮半小時

飲用方法:以上為成年人1天的劑量,每星期服2至3次;蠶豆症患者不可服用

 

 

文:汪慧敏(香港中醫學會會長)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