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理工大學自2020年起追蹤118名成年新冠康復者,發現43%人染疫後12個月,仍有持續疲勞、下肢乏力等「疲勞綜合症」情况,當中女性較男性多三成。理大團隊設計「康復八式」及治療方案,「康復八式」運動針對心肺和肌肉健康,助平衡訓練或肢體協調等,整套動作需8至10分鐘完成,康復者可按體力循環做,冀幫助康復者復元,亦適合留家抗疫的市民參與。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染疫康復者注意: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者3個月後接種首劑 已打2針者毋須接種第3針
理大研究:4成新冠康復者12個月內仍受長新冠困擾 女較男多三成 成因未明
理大前年獲食衛局醫療衛生研究基金撥款逾1800萬元,其中一項針對追蹤新冠康復者。由2020年10月至今年1月,理大為5間醫院轉介的118名新冠患者做體能評估,包括肺功能、心臟輸出測試,以及評估大腿、下肢力量與運動耐力。團隊發現,逾四成人在染疫後6至12個月內仍受「長新冠」困擾,而約43%人在染疫後一年仍有「疲勞綜合症」情况。不同年齡康復者疲勞情况相若,而逾半女康復者有「疲勞綜合症」,較男性多三成。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兼副系主任符少娥說,康復者疲勞成因未明,但如可提高他們的肺活量、下肢力量及增速步行表現,能改善疲勞感。她說團隊展開研究時,政府未推出疫苗接種計劃,故沒統計研究對象有否打針。團隊正招募曾感染新冠變種病毒株Omicron的患者參與下階段研究。
理大設計「康復八式」助復元 針對心肺和肌肉健康
為協助康復者復元,理大團隊提供為期6周的「3R治療方案」,包括由治療師指導做帶氧、肌肉強化運動,以及理大設計的「康復八式」動作(見表),共24名年齡介乎27至80歲的康復者參與。結果發現,訓練後七成康復者肺活量提升,超過六成人下肢肌肉增強,但四分之一人仍有「疲勞綜合症」狀况,團隊料部分人需更長時間復元。
確診者:身體乏力影響日常生活 再確診病情較輕心肺功能正常
參加者羅小姐說,前年7月染疫,留醫半個月出院後,發現身體乏力,「吸塵機也拿不起,站立洗菜不夠5分鐘便要坐下」,情况維持個多月,影響日常生活;參加理大治療方案後,她有感體能大為改善,包括減少氣促。她今年2月再確診Omicron,病情較輕,康復後心肺功能亦正常。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黃宇樂說,「康復八式」運動針對心肺和肌肉健康,助平衡訓練或肢體協調等,整套動作需8至10分鐘完成,康復者可按體力循環做,亦適合留家抗疫的市民參與。
「康復八式」助新冠康復者恢復體能
連結:【「康復八式」運動教學片段】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美研究:新冠康復者增患糖尿風險 料病毒損胰臟 影響分泌胰島素
第一式:左右交差提膝
.平衡訓練、強化髖屈肌群、帶氧運動
第二式:左右滑步
.肢體協調、髖關節外展訓練;重心轉移練習
第三式:左右太極推掌
.股四頭肌訓練、上肢協調、重心轉移練習
第四式:直前拳
.股四頭肌訓練、上肢協調、重心轉移練習
第五式:深蹲
.強化下肢肌肉、平衡訓練
第六式:開合跳
.深度強化下肢肌肉、上肢協調訓練、平衡訓練、鍛煉心肺功能
第七、八式:斬木
.強化股四頭肌、上肢活動操練、軀幹旋轉訓練、平衡訓練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
- 日本排核污水憂海產有輻射?專家:避吃吞拿魚、比目/金目鯛、貝殼等3類海產 鯖魚較安全
- 【猴痘】再增感染個案 7月至今27宗 25歲男潛伏期內在港有高風險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