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自6月13日以來再現本地新冠病毒個案,昨日新增兩宗本地個案,其中59歲男患者居於坪石邨玉石樓,與出現群組爆發的瀝源邨祿泉樓同屬舊長形公屋。祿泉樓群組至今共9宗確診,涉7個單位,其中一個案疑因空氣傳播感染。消息人士稱,最新調查顯示空氣傳播的最大可能性,與長形公屋渠道有關。祿泉樓每層單位的廁所馬桶,原來有一條排氣管與相鄰單位的馬桶相連,但調查發現,包括「中招」單位在內,多戶馬桶排氣管遭移除。有專家表示,排氣管用於平衡污水渠氣壓,移除後會令污水渠氣壓波幅起伏大,帶病毒空氣或會由污水渠縫隙滲出。
調查顯示:移除排氣管 或成空氣傳播主因
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首次(6月2日凌晨)實地視察後曾表示,確診者單位內的渠位、設計等,並無結構性傳染風險,包括沒有如淘大花園的U形聚水器問題;沒有青衣康美樓的改裝糞渠等問題。謝展寰第2次(6月13日)與專家團實地視察、了解空氣傳播成因後則表示,房署已檢查單位內渠管,沒發現損壞,懷疑810室渠管有細微裂縫,若開抽氣扇,室內會形成負壓,病毒微粒經渠管裂縫傳到室內。
不過,本報記者日前到祿泉樓了解,發現該些單位的廁所為「黑廁」,無窗亦無抽氣扇;而10號及12號單位的廁所相鄰,兩個單位的坐廁隔着一道牆,馬桶底部有排氣管連接。但記者發現,多層10號單位的坐廁的排氣管已遭移除,包括有人染疫的810室。消息人士稱,最新調查顯示,形成空氣傳播的最大可能性在於排氣管遭移除,而非抽氣扇造成的負壓。
專家:無排氣管 樓上冲廁渠中空氣或滲樓下
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梅國威表示,若廁所無抽氣扇,就不會有負壓環境。他解釋排氣管運作原理,表示連接相鄰單位坐廁的排氣管「全幢樓都通」,用以平衡污水渠的氣壓(見圖),渠內氣壓太高或太低均對整個排污系統不好,「氣壓太高會將渠中的水或氣谷出來,可能排到馬桶內,亦可能排到U形隔氣,甚至從裂縫滲出來;氣壓太低則扯走隔氣內的水,令空氣滲出」。他說,若排氣管遭移除,該些單位污水渠的排氣會較差,渠內氣壓較不容易平衡,「污水渠內的空氣無處可逃,當樓上冲廁時快速冲下來,空氣就會倒灌入屋或滲出」,若污水帶病毒,或會隨空氣同時釋出,以致感染。
單位「門對門」利對流 政府查播毒風險
此外,據了解,是次祿泉樓的調查還包括以電腦模擬單位內的空氣流動。祿泉樓的單位設計,屬「門口對門口」,當「打對面」的住戶打開門窗,會產生對流,空氣會流動到對面單位;若單位有病毒源,病毒或會由一個單位吹至對面單位,政府專家正以電腦模擬調查。
有關祿泉樓調查,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稱稍後一次過公布,其他部門沒補充。
明報記者 林穎茵 黃俊鋒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 情緒通18111熱線 精神健康支援服務 全新功能更貼近市民需要
- 【遺傳病】3歲黏多醣症童接受基因療法取突破 改善活動和學習能力
- 【超加工食品】研究:攝取愈多UPFs 增患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和早逝風險愈大
- 【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耐藥性威脅迫在眉睫 衞生署籲守護抗生素療效
- 許樹昌:H3N2病毒變種傳播力再提高 恐夏冬流感重疊 或需購南北半球疫苗
- 【器官捐贈】生命躍動 重燃希望 開啟對話 讓器官捐贈大愛延續
- 【流感】非感冒般簡單 ! 嚴重併發症可致長期身體損傷
- 【香港基因組計劃】3類個案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助精準辨病因做個人化治療
- 【糖尿病】追蹤逾2萬患者數據 預測接受強化治療 50多歲可延6年壽命減住院
- 基孔肯雅熱首錄本地個案 病毒載量高 防護中心:有發燒、關節痛等病徵要求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