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英國一項涉及接近24萬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研究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倖存者在6個月內被診斷出患上腦部或精神疾病。研究人員表示,尚不清楚新冠病毒與焦慮症、抑鬱症甚至腦退化症等疾病之間的關係,但警告相比起新冠症狀,這些涉及腦部的問題屬於長期病,將長遠影響全球社會福利系統。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科興/BioNTech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分佈、預約6個步驟你要知(附兩款疫苗副作用一覽)
17%患焦慮症 情緒失調排第二
這項由牛津大學牽頭的研究,是至今有關新冠患者長期精神影響的最大型相關研究,236,379名被納入研究的患者大部分是美國人。研究人員分析這些人的電子紀錄後發現,在確診半年內,有34%患者被診斷出現精神或神經病症,比例較同期患上流感者高44%,也較其他呼吸道感染者高16%,顯示新冠病毒對病人造成特別衝擊。其中,出現焦慮症的患者最多,達17%,情緒失調者有14%排第二。
新冠病情嚴重至要送入深切治療部的患者中,46%被診斷出現精神或神經病症,2.7%出現出血性中風,高於毋須深切治療者的0.3%;7%在半年內中風,也高於毋須深切治療者的1.3%。另外,近2%被診斷出患上腦退化症。有關比較已盡量剔除性別、年齡、種族和其他健康狀况等因素。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丨港設83個深喉唾液樣本收集點(附新增收集點名單及社區檢測中心地點)
專家:不排除與隔離壓力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暫時未知患上新冠導致精神或神經疾病的確切原因,但不排除與隔離或治療導致的壓力、失業和孤獨感有關。帶領研究的牛津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哈里森(Paul Harrison)說,雖然新冠患者患上神經或精神疾病的比例看似不高,但對全球社會的影響仍很大,因為很多症狀都會長期存在,社福系統須資源應對。另一名參與研究的專家、牛津大學精神病學專家塔凱(Max Taquet)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與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比,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腦部疾病和精神疾病更為普遍。」他表示,研究未能確定相關的生物學和心理機制,但有可能因為新冠病人遠較其他病人獲得更多跟進和關注,他們因此較易出現這類病徵。他呼籲各方需緊急研究以確定這些機制,從而預防或治療這些疾病。
去年10月一項研究顯示,有五分之四的新冠入院病人出現神經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暈眩和失去嗅覺味覺等,中國武漢早前一項研究亦顯示,36%病人出現神經症狀,包括頭痛和意識迷糊等。
今次研究報告周三在《刺血針精神病學》期刊(The Lancet Psychiatry)刊登。
(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社/BBC)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 手足口病個案上升 病徵發燒、口潰瘍 學者料幼園腸病毒仍活躍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