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學界關注無病徵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將病毒帶入社區,造成隱形傳播鏈。中文大學醫學院今年3月底至8月底,為2000多名由機場抵港、無病徵嬰幼兒完成糞便檢測,識別出6名確診患者,當中有兩歲幼兒的糞便樣本持續36天驗出病毒。另外中大昨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為衛生署指定群組做糞便檢測,對象為嬰幼兒,以及採集痰液或鼻咽樣本有困難的人如長者,目標為每日檢測2000個樣本。
中大醫學院自3月29日至8月31日,為一些從高風險地區返港、無病徵嬰幼兒童化驗糞便,共測試2128個樣本,發現6宗確診個案,陽性比率為0.28%,有兩宗來自4月第二波疫情,4宗則來自8月。
呼吸樣本陰性後 糞仍有病毒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基湘表示,6宗個案中有一名兩歲幼兒,返港翌日提交糞便樣本呈陽性。該幼兒入院時呼吸道樣本呈陽性反應,其後轉陰性,不過糞便樣本持續36天驗出病毒。陳說,這36天內該幼兒有8個糞便樣本,有關病毒量與成人患者呼吸道樣本病毒量相若,故相信傳染期長。他說,家長接觸嬰兒大便後,若無做好清潔,有感染風險,呼籲要用漂白水清洗污染過的地方,並恆常清潔廁所。
另外,中大醫學院亦發現沒腸胃不適及已康復的患者,他們糞便樣本仍驗出帶有傳染性及可複製的病毒。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說,研究團隊2月至4月跟進15名介乎20至65歲患者,檢測他們的糞便樣本。研究發現,患者即使沒腸胃不適,當中近半數糞便樣本帶有病毒,有3人呼吸道樣本在已偵測不到病毒的6天後,糞便樣本仍驗出有傳染性及可複製病毒,不能排除傳播威脅,患者康復後仍要注意衛生,而醫學界應探討以調節腸道微生態及消除腸道內新冠病毒的活性作為治療方向。
專題系列文章
- 【減肥】肥底瘦底是先天定後天影響?改變脂肪定位趕走「肥菌」助調節肥瘦
- 【精神健康】間歇暴怒症:憤怒突失控 衝動控制管理失調 專家:需藥物及心理治療
- 每100長者11患輕度認知障礙 「修復」記憶要有法:卡牌數獨遊戲 訓練專注力兼醒腦
- 強迫症患者重複想法+重複行為紓內心焦躁 身邊人同找出焦慮根源 勿催逼治療
-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 植牙前後注意5件事 勿忽視保養導致「植體周圍炎」
- 3類人士高危 小心隱疾突襲運動猝死的「元兇」是心臟病?
- 【糖尿上眼】黃斑水腫令中央視力受損:視力模糊、直線扭曲、眼中央現黑影 新一代雙抗治療可挽視力?
- 養和調查:九成受訪者脊椎痛症影響生活 長者坐骨神經痛比率增 白領背頸痛佔多
- 拆解啤酒6個迷思 原料製法似「液體麵包」可代替米飯?顏色淺即酒精含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