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檢測9月1日正式開始,已預約參與檢測的人士,採樣前有什麼要準備呢?採樣程序你又知道嗎?部分人士擔心拭子測試的準確性問題,究竟不同的病毒檢測方法又適合哪些人士呢?參與全民檢測會否被收集DNA資料?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已逾半年,但不少市民仍對病毒檢測存有謬誤,加上病毒變得愈來愈惡,因此在可見的將來仍要緊守防疫措施,不能鬆懈!即睇不同專科醫生拆解各類防疫問題和謬誤,還有專家、營養師教你提升免疫力、加強腸道健康,繼續抗疫!
採樣前勿吃太飽免嘔
1/ 已預約進行全民檢測的人士,採樣前要做好什麼準備呢?有採樣小隊組長和助理組長提醒市民採樣前勿吃太飽,有助減少嘔吐風險。組長還指出,正常採鼻腔及咽喉樣本不會咳或嘔,但也會為此做準備,如先給市民紙巾,萬一咳嗽時便可以掩口,處理嘔吐物除了要用稀釋漂白水清理,還要停用有關地方最少15分鐘以換氣。入場等候採樣時,還有什麼要注意呢?
【新冠肺炎】全民檢測網上預約開始 了解社區檢測中心拭子採樣安排 4 個程序你要知 (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短片)
2/ 如果準備預約參與全民檢測,就要留意以下資訊!包括預約檢測的方式、共141個社區檢測中心的地址和開放時間,以及當日的採樣安排等等……
【新冠肺炎】全民檢測在即 市民對病毒檢測四大謬誤 專科醫生逐一拆解
3/ 新冠肺炎疫情已逾半年,經常聽到不同的病毒檢測方法,如核糖核酸測試中的深喉唾液測試、鼻咽與喉嚨雙拭子測試,除此之外,還有快速測試以及抗體測試。到底不同的測試方式有何分別?不同方法又適合哪些人士呢?一圖話你知!
【新冠肺炎】全民檢測|明天開始 抽取樣本數量少 難以驗新冠病毒兼取得DNA
4/ 政府推行全民檢測,有人擔心第三方會藉此獲得整個基因圖譜,引來私隱憂慮……所抽取的樣本莫非會泄漏DNA資料?!有專家指出,樣本送達實驗室後會決定要分離DNA或RNA,而新型冠狀病毒屬RNA病毒。一般來說,樣本數量太少,只會做一個分離……
【新冠肺炎】第三波病毒變種愈變愈惡? 5個防疫問題你要知
5/ 面對第三波疫情,不少市民已感到「抗疫疲勞」,在疫情反覆情况下,市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面對變得愈來愈惡的病毒,這場疫症有機會消失嗎?怎樣才能夠「生活正常多一些」呢?即睇專科醫生為大家拆解5大防疫問題!
【新冠肺炎】港人出現抗疫疲勞?穿雨衣戴手套有效防疫?時刻警剔做好個人衛生 勿忽略生活細節
6/ 這個秋冬疫情會再度反覆嗎?即使已出現「抗疫疲勞」,但為預防自己或家人「中招」,除了繼續口罩不離口外,不少人還會穿上雨衣或長期戴手套,究竟是否有效?原來生活中不少細節都要多加留意!
【新冠肺炎】防疫要提升免疫力 由飲食開始 營養師教你選擇食材、儲糧、自備餐盒貼士
7/ 近日放寬了部分社交距離措施,但不少專家已提醒市民必須保持警惕,注意個人衛生外,增強個人抵抗力也不可或缺。營養師教路在選擇食材時,普通如雞蛋、豆腐、蔬果、魚類等,都含有豐富營養素,原來有助修復免疫細胞、組成白血球等免疫抗體和鞏固免疫系統。還教大家由儲糧到自備餐盒的小貼士!
【腸道健康】腸菌失衡新冠肺炎更惡 增強免疫力 少食添加劑多吃蔬果
8/ 中大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壞」菌多,「好」菌少不但增加感染風險,而且壞菌愈多,病情愈嚴重。專家提醒,提升免疫力,可從改善腸道微生態着手,增加腸道益菌,保持腸道菌種繁多、達到平衡。原來發酵類食物中,如泡菜、味噌含天然益生菌;蒜頭、洋葱含有大量益生元,長期食用有助改善腸道微生態。至於以下這些食物則要可免則免、少吃為妙……
專題系列文章
- bed rotting爛在牀上非放空減壓 專家:影響睡眠兼不利身心健康
- 【深近視】 配戴OK鏡?矯視眼鏡?阿托品眼藥水?使用電子產品謹記「20、20、20」法則
- 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 痛風石是什麼?尿酸過高結晶體積聚 影響關節外 耳後手肘手指腎臟可結石
- 什麼是難治性抑鬱?腦磁激治療、噴鼻新藥成效?患者:建立病識感勝強迫求醫
- 12款「骯髒」蔬果檢出210殘留農藥 藍莓四季豆新上榜 牛油果粟米「最乾淨」
-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 【頭皮痕癢】3大常見原因:頭癬 vs 頭皮濕疹 vs 頭皮脂溢性皮炎 對症治療免增脫髮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