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至今累計11,613宗感染新冠肺炎個案。今新增5宗個案,包括4宗輸入個案和一宗與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患者居於屯門友愛邨愛暉樓第3座。而昨本地源頭不明新冠病毒個案,最新涉及來自同一家庭的3人,其中一名家庭主婦常到荃灣楊屋道街市外攤檔購物,本月3日與家人到曾嘴拜山,翌日病發但沒求診,直至同行的34歲女性家人於上周五(9日)病發,翌日3人一同求醫才發現染疫,當日已是主婦病發第7天;而34歲女性家人曾與另外8名家人在清明節到將軍澳拜山及家庭聚會。被問及會否擔心出現「拜山群組」,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回應說,倘找到其他相關個案,是有可能爆發。有醫生稱隨着措施放寬及個案回落,部分市民掉以輕心,呼籲有病徵應盡快求診。
相關文章:本港9%人口已接種首針新冠疫苗 6成打科興 港疫苗氣泡分階段實行 以接種疫苗為前提(附科興/BioNTech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和預約)
源頭不明婦拜山翌日現咳嗽病徵沒求診
本港昨日增13宗確診,包括10宗輸入個案,其餘3宗本地個案是家人關係,最早病發個案被列源頭不明。3宗本地個案中,最早於4月4日病發的是一名55歲家庭主婦,她居於深井麗都花園2座。她在潛伏期和傳染期均曾到荃灣楊屋道街市外的攤檔買菜,3月28日與家人及一名朋友到荃新天地的「天.悠蔬食」用餐,4月3日與家人到曾嘴靈灰安置所,其後去屯門時代廣場的「Pastaholic」用膳,亦曾到該商場的玩具反斗城和Uniqlo。該主婦於拜山翌日(4日)開始咳嗽,但沒求醫。
與主婦一同用膳、逛街及掃墓的34歲女子昨確診,她除了3日到曾嘴拜山,4日亦與另外8名家人到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掃墓,其後到一名親友的觀塘家中飲湯。她住尖沙嘴友聯大廈,3月底至4月初在主婦的麗都花園寓所居住,9日感到鼻子不適,翌日失去味覺。她在中環豐盛創建大廈上班,20多名同事要檢疫。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港累計91宗N501Y變種病毒輸入個案 BioNTech稱疫苗有效對抗英國、巴西及南非變種病毒 英研究估算變種病毒死亡率風險高55%
沒拜山親人亦中招 麗都花園二座強檢
同樣居於友聯大廈但沒拜山的38歲男子亦染疫。他4月5日感不適,間中到麗都花園和牛池灣嘉峰臺2座居住,在長沙灣道香港中心29樓上班,有同事須檢疫;他病發後曾與同事到長沙灣「最掂燒味」、億利工業中心「紅米」用餐。上述3人在4月10日一同到荃灣卓健醫療中心求診及檢測,但已是主婦和38歲男病發後的6天及5天。
張竹君:親友家中飲湯屬緊密聚會
張竹君說,患者到親友家中飲湯屬緊密聚會,出席者會被列密切接觸者,暫未見相關初步確診個案。但當局昨晚隨即圍封麗都花園第二座做強制檢測,目標今晨7時解封。
梁子超:繼發個案於社區活動 不排除導致傳播 勿掉以輕心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部分市民或掉以輕心沒及時求診,他指繼發個案於社區活動,不排除導致傳播,籲有病徵者盡快求醫。
10宗輸入個案中8宗驗出變種病毒株N501Y,患者由巴基斯坦、印度、菲律賓及日本抵港。本港累計錄得210宗N501Y變種病毒。昨增一名留醫近9個月的77歲男患者死亡,累計208名確診者離世。
(疫情第四波)
明報記者
專題系列文章
- 手足口病個案上升 病徵發燒、口潰瘍 學者料幼園腸病毒仍活躍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