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自上周日(5日)再度出現本地確診個案,截至昨天的9日間共錄得184宗本地個案及有流行病學關聯的個案,當中逾兩成無病徵。有專家相信,社區上絕對有不少無病徵隱形患者,認為要為高危群組大型檢測,以盡早發現及追蹤個案。
由7月5日至昨日,本港共有184宗本地個案及有流行病學關聯個案,當中40宗無病徵,比率22%。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約25%患者無病徵的比例與外國或以往情况差不多,但部分出現老人院爆發的國家,幾乎每天為院友及職員驗病毒,發現約40%無病徵但對病毒呈陽性。
張竹君:疫情「好險峻」 籲減少接觸他人
過去一周本港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擴散,累計確診宗數昨破1500大關,病毒在食肆、院舍、屋邨及學校爆發,並由社區蔓延至醫院,有4間醫院或診所分別有病人、員工或員工家屬確診或初步確診,包括一名隱形病人入住兩家公院致18名同房病人及一名護士要檢疫,另一家公院及一家癌症中心均有工作人員感染,病毒也透過輸血進入醫院恐感染留醫病人。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形容疫情「好險峻」,源頭不明個案升,社區應有很多其他沒源頭沒病徵個案,目前只能追蹤患者密切接觸者,「但唔會搵得晒,全港市民周圍行」,大型檢測也未必能找到所有個案。她說單靠圍堵並不能控制疫情,籲減少接觸他人,未來一兩周提高警覺。
許樹昌:社區有無病徵隱形患者 倡大型檢測高危群組
許樹昌相信,社區上絕對有不少無病徵隱形患者,近日陸續有早前豁免驗病毒的船員及機師確診便是證據之一,他認為要為高危群組大型檢測,以盡早發現及追蹤個案。
專家:病房爆發機率不高 憂員工交叉感染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稱,反映社區傳播廣泛,不同個案透過不同渠道進入醫院,對醫院交叉感染造成「大威脅」。他認為若醫護穿合適保護裝備,在醫療程序出現交叉感染機率不高,但如有醫院員工感染,在其餘時間與其他員工接觸,不能排除出現院內交叉感染。他說如醫院出現爆發,不單影響病人,甚至會「倒流」個案至社區,加劇社區傳播;另可能不少醫護須檢疫,對醫療人手及設施造成壓力,加速醫療系統崩潰。
許樹昌認為,現階段醫院「失守」可能不高,即使確診者曾住普通病房,但病房換氣率每小時6次;接觸過患者的醫護則要小心觀察情况,包括留樣本驗病毒。倘醫院爆發,他說屆時須封閉有關病格,檢測及隔離密切接觸者。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焦慮傾向、學業壓力較高 倡納風險識別因子
- 5.5「手部衞生日」 緊記適時到位潔手習慣 正確潔手7個步驟
- 【肝癌治療】無創組織碎化治療是什麼?養和5月初進行首個治療
- 防護中心: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近半年新高 籲接種疫苗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