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丨煙民中新冠 重症風險倍增(肺腑之言)
【明報專訊】新冠(COVID-19)疫情已經進入第4波,醫學界至今對於什麼才是最有效治療方法,依然莫衷一是。但從過去1年世界各地大量病人分析與研究中,可以得知哪些類別的病人較容易因感染新冠病毒而產生嚴重病徵、併發症甚至死亡。
煙民約1.4至2.4倍機率患重症
除了長期病患(如糖尿、心血管和慢性呼吸病)、年長與男性等較常提及的不利因素外,吸煙也在一些綜合研究的醫學文獻中,發現與嚴重新冠肺炎(包括死亡)有關連。相比非吸煙者,「煙民」約有1.4至2.4倍機率罹患重症。儘管其確實的原因仍未清楚,但是吸煙對於呼吸道的破壞已經是不爭事實:包括增加發炎和氧化等現象,影響細胞結構,削弱呼吸道自身免疫能力等。上述現象都會增加呼吸道受到各種「入侵者」感染的風險。而且,吸煙本身是導致心血管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元兇,間接向新冠患者「貢獻」額外風險。此外,最近亦有初步研究發現,吸煙會在呼吸道增加「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的水平,從而增加新冠病毒經ACE-2受體(receptor)進入身體的機率。
轉吸電子煙會較安全嗎?
與傳統煙相比,電子煙與新冠病毒的研究較少,但最近一份美國史丹福大學與加州大學合作的研究發現,年輕人若吸食電子煙,被診斷患上新冠病毒的風險較不吸煙人士高出5倍;而吸食傳統煙及電子煙的「雙重使用者」,相關風險更高至7倍。由於電子煙跟傳統煙一樣會削弱肺功能和破壞呼吸道局部保護能力,故上述發現並不令人驚訝。
電子煙致肺損傷 增診斷用藥難度
此外,一種名為「與電子煙產品使用相關的肺損傷」(EVALI)的嚴重肺病,近兩年在美國引起廣泛關注,其病徵、X光及電腦掃描影像,都與新冠肺炎十分相近。在新冠疫症肆虐地區,有可能增加前線醫生診斷及用藥的難度。
在新冠疫情下,無論吸食傳統煙或電子煙,除下口罩吸煙都會增加雙手觸摸口和面機率,亦會在吸食過程中交談和咳嗽而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如果煙民在吸煙時,還有另外高風險習慣,包括與同伴分享不同味道的電子煙、飲酒,甚至使用軟性毒品等,「中招」風險更可以大為增加。
因此,不如趁這疫情之下,將電子煙和傳統煙統統戒掉,重新呼吸新鮮空氣,向健康人生重新出發。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 新冠疫苗非建議每年或定期打加強劑 接種新建議:未染疫6個月至17歲應打齊3針
-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 【胃酸倒流】 研究:電子支架經口腔植入食道 以電刺激調節胃酸倒流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