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團隊早前已發現Omicron在支氣管組織的病毒複製量較Delta多近70倍。其後另一發現,有別於原始病毒、Delta及其他變種病毒株,Omicron可以靠另一類蛋白酶進入細胞,而相關蛋白酶多見於支氣管,或可有助解釋其特性,團隊下一步將研究以藥物抑制相關蛋白酶。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快速測試呈陽性/社區檢測中心陽性短訊通知怎辦?Omicron、Delta有潛伏期確診續增
港大:比較Omicron、Delta、原始病毒株 前者在支氣管病毒複製量較Delta多70倍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志偉的團隊比較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Delta及Omicron等變異病毒株,早前已發現Omicron在支氣管組織的病毒複製量較Delta多近70倍。團隊其後進一步發現,原始病毒及Delta等均需要ACE2受體及TMPRSS2蛋白酶進入人體細胞,但Omicron除了可靠以上途徑,更可依賴細胞蛋白酶,另覓途徑進入細胞,研究結果已於《自然》期刊發表。
細胞蛋白酶上呼吸道常見 助分析Omicron傳播機制
陳志偉表示,此類細胞蛋白酶較常見於人體上呼吸道,或可解釋Omicron在上呼吸道感染效率更高的原因,幫助了解其特性,全球醫學界仍在努力分析其傳播機制。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兒童接種、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1月28日)
病毒不斷演變非一定毒性減弱 將研抑制劑遏Omicron傳播
他說團隊下一步研究將包括尋找新的抑制劑對付細胞蛋白酶,以助遏止Omicron傳播,並會研究Omicron的新分支「BA.2」的分別,以了解其演變史。
陳分析,病毒會不斷演變,讓自己更容易傳染更多人,但不代表再變異後一定會減弱毒性,故一方面社會應盡快提高新冠疫苗接種率,同時要了解病毒特性研發更多治療方法,才可確保未來有條件與病毒共存。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 新一季流感疫苗接種9.25開始 涵注射式滅活疫苗及噴鼻式減活疫苗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