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病毒疫情反彈,港大數據顯示病毒即時繁殖率已重上超過1的水平,即每名患者可傳染多於一人。港大專家袁國勇促請港府立即加強控疫力度,否則新一波疫情「慘烈程度就好大」。天文台9天天氣預測料最高溫度會由31℃跌至27℃,袁國勇表示病毒於秋涼天氣可生存更久,籲市民進入「嚴密戒備狀態」。
即時繁殖率反彈 憂新一波慘烈
據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最新數據,病毒即時繁殖率自7月26日跌破1,於0.4至0.6的水平浮動,至9月底回升,並於9月30日再次突破1,達1.035。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若要控制疫情,就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他說第三波疫情接近100人死亡、3000多人感染,若目前不及時控疫,等到個案上升後才加強措施,「慘烈程度就好大」,因目前已踏入秋涼,病毒在環境中生存的時間更長,「不要等到爆發好嚴重才增加(防疫)措施,市民應由現在開始進入嚴密戒備狀態」,以盡早找出及切斷隱形傳播鏈。
據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早前研究,環境溫度對病毒的存活時間有影響,新冠病毒不怕冷只怕熱。研究顯示,病毒在22℃環境下可存活14日,37℃的環境可存活2日,56℃的環境可存活30分鐘,70℃的環境則只能存活5分鐘。
衛生署長陳漢儀昨表示,2020/21季度「疫苗資助計劃」已於昨日開始,她說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可能會於冬季同時來臨,同時感染兩種病毒或加重病情,呼籲市民、尤其是高危群組及早接種流感疫苗。
專題系列文章
- 不用日行一萬步?研究:日行7000步可降25%心血管病、38%認知障礙風險
- 【致敏食物】研究:鑑定11種蟹致敏原 首發現皇帝蟹獨有MDH 冀免不必要戒口
- 佛山爆基孔肯雅熱 世衛發警告免大規模爆發 袁國勇:可致嚴重關節炎、心臟病
- 基孔肯雅熱多經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症狀:發燒、皮疹或關節痛 應立即求診
- 【DSE放榜】投身醫護實務工作 由物理治療助理起步培訓
- 肺炎球菌可引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接種疫苗知多啲
-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增 病毒6至10月較活躍 醫學會籲接種疫苗
- 中暑症狀有迹可尋 初期熱衰竭大量出汗、頭痛、惡心處理須及時 免體溫續升
- 中西藥合用改善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慢性炎症反應 港大:具協同療效
- 【腦癇症】機械臂微創手術確認癲癇病源 免開顱更精準 手術時間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