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衛生署首次在人口健康調查評估港人鐵質水平,指缺鐵和缺鐵性貧血普遍率整體分別為5.7%及3.5%,最常見於育齡女性,15至49歲的女性每10人有1人罹患缺鐵性貧血,致易倦及頭暈外,妊娠早期會增加早產,並增加生產不足磅嬰和嬰兒死亡的風險。衛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主任何家慧解釋,育齡女士受月經影響,缺鐵常見,又稱本港情况與英加美相若,呼籲注意均衡飲食。(編按:有營養師指出,育齡女性每天建議攝取18毫克鐵質,懷孕期間會相應增加,停經婦女則為10毫克;建議進食適量肉類、魚和海產,多進食深綠色蔬菜和豆類攝取鐵質,要注意植物性食物鐵質較難被吸收,可搭配肉、魚及維生素C。)
本港整體缺鐵率5.7% 一成育齡婦女缺鐵性貧血 易倦頭暈增早產、夭折風險
衛生署昨發表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鐵質水平主題報告,調查涵蓋本港年滿15歲或以上的陸上非住院人口。住戶調查共訪問16,655人,同意接受身體檢查而獲抽選的15至84歲受訪者中,2072人完成鐵質血液檢驗。
調查發現本地人口缺鐵普遍率整體為5.7%,根據世衛指引屬輕度公共衛生問題。男性普遍率為0.7%,女性則為10.2%,育齡女性(15至49歲)為17.5%,更年期後婦女(50至84歲)為2.7%。至於本地人口缺鐵性貧血普遍率整體為3.5%,男性普遍率為0.3%,女性則為6.4%,育齡女性為10.6%,更年期後婦女則為2.1%(見表)。
何家慧表示,經期失血會導致鐵質流失,故缺鐵常見於育齡女性,形容並非好現象,惟本港情况與西方高收入國家如加拿大、英國、美國相若。她稱亞洲地區較少做大型鐵質水平調查,引述韓國曾調查育齡婦女缺鐵率則高達逾30%。
中心指缺鐵或會易倦,但大多未必有症狀,持續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可引致容易氣促、疲倦、乏力、頭暈,及影響兒童認知功能。缺鐵性貧血在妊娠早期會增加早產、低出生體重和嬰兒死亡風險。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