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在沙田瀝源邨爆發,繼前日一對居於該邨祿泉樓夫婦確診後,同廈再有4名居民昨晚初步確診。此外,前日確診住在祿泉樓的34歲女子,她工作的嘉里貨倉再有兩同事確診;日前曾送34歲女子到醫院的救護員昨亦確診,是疫情下首名執勤救護工作者「中招」,救護員本身亦住在瀝源邨。據悉,最先確診的夫婦居於祿泉樓8樓,新增4名患者半數也居8樓,其他居7及10樓。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專家昨深夜到瀝源邨視察水渠等,當局一度召喚警方及醫療輔助隊準備,有需要時遷移祿泉樓居民往檢疫中心。
袁國勇:暫未見大廈結構性問題 不排除涉公共空間接觸病毒染疫
袁國勇與專家視察後表示,找不到與淘大花園U型聚水器、康美樓改裝糞渠、亨泰樓擾流效應相似的情況,暫時見不到該類結構性問題,目前沒有疏散居民的需要。他稱,會循多個可能性調查,包括住戶雖住在不同樓層,但其中兩個單位的編號為21。他稱當中三個單位的住戶會共用兩部升降機,不排除按掣時交叉感染;住戶的信箱位置亦非常接近,或在開信箱時互相感染;而4個住戶出入大廈時都會接觸大門,或會觸摸到病毒而染疫。

籲住戶盡快交還深喉唾液樣本 做好個人衛生
袁國勇呼籲,每個住戶今日(2日)早上都要盡快提交深喉唾液樣本,並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將交叉感染風險降到最低。被問到其他居民能否上班上學,他表示如佩戴口罩及保持手部衛生,不需要過分擔心,現階段不可能困着整棟樓居民,否則會引起恐慌。
昨晚亦有到場了解情況的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表示,人員細心檢查涉事單位的喉管接駁情況及互相的關聯,見不到喉管因改裝而造成泄漏的情況,加上通風理想,暫時找不到樓宇維修或設計方面而導致病毒擴散。為保險計,會在屋內取不同的環境樣本。
梁子超:女工夫婦久留社區或致爆發
消息早前透露,蔬果包裝女工與丈夫的病毒數值(Ct value)分別為12及14,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兩人病毒量高,當中妻子病發後8天才送院,丈夫則病發後4日送院,二人在社區停留時間較長,不排除有造成爆發的風險,他亦關注會否有其他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因此感染。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稱,暫未能判斷是否蔬果包裝工夫婦引致社區爆發,衛生署仍在做流行病學分析及接觸追蹤。
專題系列文章
- 【腦癇症】機械臂微創手術確認癲癇病源 免開顱更精準 手術時間減半
- 【罕見病】子7歲確診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活動能力漸失不自怨 母:他是我老師
- 【Monday Blues】研究:在職與否焦慮星期一引發皮質醇高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風險
- 【躁鬱症】研究:鋰劑可安全應用於躁鬱症治療 副作用發病率低
- 中風病人無法吞口水 以「內窺鏡吞嚥練習」 兩月可拆胃喉
- 醫生:肺癌破壞肺結構致功能受損 一旦感染可致急性呼吸衰竭
- 慢病共治逾13萬人接受「三高」篩查 四成確診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
- 首間婦女康健服務「樂妍站」提供子宮頸癌和乳癌篩查 64歲或以下須先做會員
- 日本百日咳持續蔓延 今年至今感染人數已達去年全年5倍
- C組輪狀病毒港首見 或致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 袁國勇:避食未煮熟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