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病毒在沙田瀝源邨爆發,繼前日一對居於該邨祿泉樓夫婦確診後,同廈再有4名居民昨晚初步確診。此外,前日確診住在祿泉樓的34歲女子,她工作的嘉里貨倉再有兩同事確診;日前曾送34歲女子到醫院的救護員昨亦確診,是疫情下首名執勤救護工作者「中招」,救護員本身亦住在瀝源邨。據悉,最先確診的夫婦居於祿泉樓8樓,新增4名患者半數也居8樓,其他居7及10樓。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專家昨深夜到瀝源邨視察水渠等,當局一度召喚警方及醫療輔助隊準備,有需要時遷移祿泉樓居民往檢疫中心。
袁國勇:暫未見大廈結構性問題 不排除涉公共空間接觸病毒染疫
袁國勇與專家視察後表示,找不到與淘大花園U型聚水器、康美樓改裝糞渠、亨泰樓擾流效應相似的情況,暫時見不到該類結構性問題,目前沒有疏散居民的需要。他稱,會循多個可能性調查,包括住戶雖住在不同樓層,但其中兩個單位的編號為21。他稱當中三個單位的住戶會共用兩部升降機,不排除按掣時交叉感染;住戶的信箱位置亦非常接近,或在開信箱時互相感染;而4個住戶出入大廈時都會接觸大門,或會觸摸到病毒而染疫。
籲住戶盡快交還深喉唾液樣本 做好個人衛生
袁國勇呼籲,每個住戶今日(2日)早上都要盡快提交深喉唾液樣本,並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將交叉感染風險降到最低。被問到其他居民能否上班上學,他表示如佩戴口罩及保持手部衛生,不需要過分擔心,現階段不可能困着整棟樓居民,否則會引起恐慌。
昨晚亦有到場了解情況的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表示,人員細心檢查涉事單位的喉管接駁情況及互相的關聯,見不到喉管因改裝而造成泄漏的情況,加上通風理想,暫時找不到樓宇維修或設計方面而導致病毒擴散。為保險計,會在屋內取不同的環境樣本。
梁子超:女工夫婦久留社區或致爆發
消息早前透露,蔬果包裝女工與丈夫的病毒數值(Ct value)分別為12及14,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兩人病毒量高,當中妻子病發後8天才送院,丈夫則病發後4日送院,二人在社區停留時間較長,不排除有造成爆發的風險,他亦關注會否有其他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因此感染。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稱,暫未能判斷是否蔬果包裝工夫婦引致社區爆發,衛生署仍在做流行病學分析及接觸追蹤。
專題系列文章
- 兒童流感12嚴重個案 可併發肺炎、休克或腦炎 專家籲留意食慾小便量神志等病徵
- 手足口病個案上升 病徵發燒、口潰瘍 學者料幼園腸病毒仍活躍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