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Omicron疫情持續爆發,一旦新冠測試呈陽性患者未能送院或要居家檢疫,應該以中、西藥紓緩不適嗎?近日市民瘋搶不同的中西成藥,退燒止痛藥熱賣,連花清瘟膠囊更搶斷市,是否適用於所有患者?食粒止痛退燒藥是否已足夠?乾咳或有痰咳,是否都是服用咳藥水作紓緩?無病徵者是否需要先食藥預防呢?專家解答5個關於服食中西成藥的問題。
1. 新冠陽性患者無病徵或輕微 要先食中西成藥作紓緩嗎?
毋須服用紓緩性藥物
不少陽性患者病徵輕微甚至無病徵,要食藥嗎?「如無病徵,毋須服用任何紓緩性藥物。」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紓緩性藥物不能殺死病毒,僅紓緩不適症狀。如有頭痛、發燒,建議選擇撲熱息痛,大人小朋友都適合;流鼻水、鼻塞的話,可服食傷風藥。崔指出常見一類是抗組織胺藥物(或稱抗敏感藥),如chlorpheniramine,「6歲或以上可用epinephrine滴鼻劑,藥理是令鼻膜血管收縮來通鼻塞」。他提醒,很多抗敏感藥都有昏睡的副作用,長者服食後有跌倒風險,要小心選擇。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7間指定診所預約、染疫者支援熱線、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2. 乾咳或有痰咳 服食哪種咳藥水?
乾咳勿用驅痰咳藥水 痰咳宜用化痰藥
針對咳嗽,崔俊明指不少人會買錯咳藥水。咳嗽分乾咳、痰咳,「乾咳不要買驅痰的咳藥水;驅痰的意思就是令你咳多一點,把痰咳出來」。相反,痰咳就不應買鎮咳的咳藥水,或應用化痰藥。
3. 喉嚨痛吃喉糖有用嗎?
蜜糖、喉糖、嗽口可紓緩
蜜糖、喉糖可減輕喉嚨痛,嗽口也可以,崔俊明:「有些漱口水含有酒精成分,對減少口腔中細菌、病毒有一定幫助」。
4. 本身有慢性病,染疫應否先停藥?
勿因確診而停藥
「如果有慢性病,不要因確診而停藥,否則不能控制糖尿病、血壓就更危險。」崔建議,如果不確定成藥與現時服食的藥物有沒有相互作用,可諮詢社區藥劑師;購買成藥前也應向社區藥劑師查詢,了解更多藥物資訊和注意事項。「買成藥等於亂食藥」這個想法已不合時宜,市民應學懂自我照顧,用成藥紓緩輕微病徵,並要清楚在病情惡化時求醫。
5. 連花清瘟膠囊人人可服用?
藥性較強 不適用於預防感染
中成藥方面,近期大熱要算是連花清瘟膠囊(下稱連花)。根據中醫理論,可清熱解毒,增強免疫系統。兼具註冊中、西醫資格的蘇子謙提醒,連花不用於預防感染,「千萬不要當預防藥物服用,當中含有麻黃和石膏,藥性較強,用於治療外感,不適合無病的人服用」。連花是從古代常用的感冒藥方改良而成,用於醫治流感。「近兩年發現,能紓緩新冠輕症。」他解釋,中醫學不會看哪種病毒,反而着重對「症」下藥。新冠肺炎屬外感,有驅風、清熱解毒功效的藥物能醫治外感,對新冠病毒一樣有療效。因此一旦中招,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病徵,可服用連花。
相關文章:【過敏系列】乾咳、久咳或是氣管敏感?
藿香正氣水 紓緩肚瀉作嘔作悶
連花現已被搶購一空,有其他代替品嗎?蘇子謙指,連花其實含有銀翹散和麻杏石甘湯的成分,市面上都買得到這兩種中成藥,前者可紓緩發燒、喉嚨痛;後者適合高燒、怕冷患者,但由於藥性較強,建議要先諮詢中醫。「雖然新冠病傳至全球,但中醫角度來說,病症會隨地理、氣候變化」,蘇指香港新冠患者通常較濕重,或會有肚瀉、作嘔作悶等徵狀,建議可服用藿香正氣水,「一般腸胃型感冒吃這個很有效」。
蘇提醒,購買中成藥時,有兩點要留意。一、標明是註冊中成藥;二、有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確保藥物品質和安全。他亦指,現時有不少中醫提供遙距問診和送藥服務,家居隔離亦不用徬徨。
改良玉屏風散 益氣化濕增免疫力
欲增強免疫力、減低感染風險,蘇子謙推介一個改良自玉屏風散的處方,可益氣化濕,清熱解毒,適合接觸病毒的高風險人士,包括醫護人員、家中有人確診、同一棟大廈有確診個案等,但他強調「服用此藥方並不能取代疫苗」。
藥方:北芪3錢、防風3錢、白朮2錢、連翹3錢、銀花2錢、藿香2錢、陳皮1錢、板藍根3錢、太子參5錢、薄荷1錢
用法:5碗水煎至1碗,隔日服用
。療程為兩星期,服用1個療程後至少需隔兩星期,才可開始另一療程
注意:不適合懷孕、母乳餵哺、蠶豆症、有發燒症狀、對中藥敏感人士;長期病患或正長期服用中藥人士,要先諮詢主診醫師或醫生
提醒你:咳嗽惡化氣促即去醫院
醫管局呼籲輕症患者預約指定診所,別到急症室求醫。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咳嗽、流鼻水、頭痛等是預期病徵;但若出現併發症信號,如咳嗽變得明顯,愈來愈多痰,而且出現氣促,坐或躺下時呼吸速度較快或很吃力,可能是肺炎,就要馬上送院。「兒童未必說得出這些病徵,家長可留意他們1分鐘呼吸次數,看看有沒有超過該年紀的呼吸頻率。」按食衛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指引,如嬰幼兒每分鐘呼吸超過60次、小童每分鐘超過40次,就是呼吸急促。
另一要注意的是腦炎徵狀,無論是成人或兒童,如果反應遲緩、頭痛劇烈、作嘔作悶、神志不清,都應立即送院。持續高燒逾38℃、心悸或心胸痛等患者,亦需求醫。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抗體3種檢測方法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專家解構5個問題
快速測試轉陰 勿掉以輕心
連日來有不少快速檢測陽性患者在家等待送院,病徵慢慢消退,快速測試甚至從陽轉陰,是否代表已痊癒,毋須送院?林緯遜表示,單以快速抗原檢測作康復指標,會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抗原檢測未必檢測得到低病毒量,尤其是效能較低的檢測工具,即使患者CT值較高、但又不超過30,病毒仍具傳播力,抗原檢測工具卻未必捕捉到這些患者,需靠PCR(核酸檢測);第二、部分患者尤其長者,在發病較後階段或出現併發症,即使病毒量稍稍下降,但仍有可能出現其他繼發性併發症,入院治理較好。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 【子宮頸癌】柏氏抹片+驗HPV最準 Vs 自行採樣3法:陰道分泌物、尿液、經血樣本知多啲
- 拆解急性與慢性鼻竇炎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炎症嚴重可損視力致腦膜炎
- 【平安藥包】外出旅行必備 藥劑師列舉藥物清單:止痛退燒、腸胃不適、止暈、急救包……
- 「鎂」助眠神器?塗抹皮膚放鬆肌肉一秒入睡?拆解「鎂」功能及食物攝取
- 眼痛警號不容忽視或眼睛發炎?急性青光眼?低頭族必做護眼「20-20-20法則」
- 長者無故頻跌倒 沒先兆跌後「全無感覺」 小心或潛藏腦出血…
- 紓緩鼻敏感 抗組織胺效用副作用、噴鼻劑、洗鼻3步驟知多啲
- 諾如病毒康復者糞便帶病毒可達2周?營養師:腸胃炎期間7個飲食注意
- 爆肺興肺纖維化有關?氣喘咳嗽胸口不適病徵難辨?
- 質子治療精準應對兒童癌症 減少長遠後遺症及對發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