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新加坡韓國陸續出現猴痘個案 新一波擴至亞洲
【明報專訊】猴痘(monkeypox)近月在多個國家錄得病例,近日亞洲地區也陸續出現個案,其中新加坡和韓國分別在周二(21日)及周三(22日)公布當地錄得首宗病例。因應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23日)將討論是否把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另亦正研議新名,以免「污名化」。至於已有逾500宗個案的英國,衛生當局建議為有高風險受感染者接種天花疫苗預防。
相關文章:【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新加坡猴痘患者為英籍男空中服務員 新一波東南亞首例
過往主要在西非及中非地區出現的猴痘(monkeypox),近日亞洲陸續出現個案。新加坡衛生部稱,患者為一名英籍男空中服務員,這是今波猴痘疫情的東南亞首例;新加坡上一次有病例是在3年前。42歲男患者於本月15日至17日在新加坡停留,19日再次入境新加坡,到周一(20日)確診。他正在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治療,情况穩定。
截至周二,新加坡當局發現有13人跟患者有密切接觸,他們自跟患者最後一次接觸起計算將要隔離21天,當局仍在追蹤受影響航班和患者在新加坡期間的接觸史。
韓國患者入境後現猴痘症狀 韓預警級別升級
韓國疾病管理廳昨日亦公布錄得首宗病例,一名韓國人周二從仁川國際機場入境後出現猴痘症狀,經核酸(PCR)檢測和基因排序後證實受感染。疾病管理廳昨召開危機評估會議,決定把猴痘預警級別從第一級「關注」升為第二級「注意」。
韓國防疫部門上月24日起已加強檢疫,以防猴痘病毒流入,31日把猴痘預警級別上調為「關注」。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抗體3種檢測方法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專家解構5個問題
世衛今討論升級改名
路透社周二(21日)報道,在非洲之外有超過35個國家已錄得逾2500宗猴痘病例。為應對猴痘疫情蔓延,世衛的印度辦公室上月已要求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ICMR)轄下的國家病毒學研究所(NIV)協助追蹤東南亞地區的病例。另外,世衛今天亦將開會討論是否把猴痘疫情列為PHEIC。
猴痘於1958年首先在研究用的猴子族群中兩次爆發因而得名,患者會出現皮疹等病徵。世衛上周二(14日)表示,「猴痘」這個名稱帶有歧視性和污名化,並指疾病名稱不宜冒犯地理區域或動物名稱,因此世衛決定停用這個名稱。
(路透社/中央社/法新社/韓聯社)
- 【胃酸倒流】 研究:電子支架經口腔植入食道 以電刺激調節胃酸倒流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
- 21間社區檢測中心、自費核酸、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科興、復必泰二價疫苗等)、隔離設施最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