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猴痘(monkeypox)近月在多個國家錄得病例,近日亞洲地區也陸續出現個案,其中新加坡和韓國分別在周二(21日)及周三(22日)公布當地錄得首宗病例。因應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23日)將討論是否把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另亦正研議新名,以免「污名化」。至於已有逾500宗個案的英國,衛生當局建議為有高風險受感染者接種天花疫苗預防。
相關文章:【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新加坡猴痘患者為英籍男空中服務員 新一波東南亞首例
過往主要在西非及中非地區出現的猴痘(monkeypox),近日亞洲陸續出現個案。新加坡衛生部稱,患者為一名英籍男空中服務員,這是今波猴痘疫情的東南亞首例;新加坡上一次有病例是在3年前。42歲男患者於本月15日至17日在新加坡停留,19日再次入境新加坡,到周一(20日)確診。他正在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治療,情况穩定。
截至周二,新加坡當局發現有13人跟患者有密切接觸,他們自跟患者最後一次接觸起計算將要隔離21天,當局仍在追蹤受影響航班和患者在新加坡期間的接觸史。
韓國患者入境後現猴痘症狀 韓預警級別升級
韓國疾病管理廳昨日亦公布錄得首宗病例,一名韓國人周二從仁川國際機場入境後出現猴痘症狀,經核酸(PCR)檢測和基因排序後證實受感染。疾病管理廳昨召開危機評估會議,決定把猴痘預警級別從第一級「關注」升為第二級「注意」。
韓國防疫部門上月24日起已加強檢疫,以防猴痘病毒流入,31日把猴痘預警級別上調為「關注」。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抗體3種檢測方法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專家解構5個問題
世衛今討論升級改名
路透社周二(21日)報道,在非洲之外有超過35個國家已錄得逾2500宗猴痘病例。為應對猴痘疫情蔓延,世衛的印度辦公室上月已要求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ICMR)轄下的國家病毒學研究所(NIV)協助追蹤東南亞地區的病例。另外,世衛今天亦將開會討論是否把猴痘疫情列為PHEIC。
猴痘於1958年首先在研究用的猴子族群中兩次爆發因而得名,患者會出現皮疹等病徵。世衛上周二(14日)表示,「猴痘」這個名稱帶有歧視性和污名化,並指疾病名稱不宜冒犯地理區域或動物名稱,因此世衛決定停用這個名稱。
(路透社/中央社/法新社/韓聯社)
專題系列文章
- 雪卵存精擬修例撤10年期限 過來人41歲懷孕:信有助生育率
- 諾如病毒肆虐 防護中心:急性腸胃炎活躍度高 生蠔魚生易受污染
- 日本諾如病毒爆發一死多人食物中毒 防護中心:高度傳染須梘液洗手 籲外遊警惕
- 關注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率 減患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風險
- RSV經飛沫傳播 孕婦應否接種RSV疫苗?副作用、風險知多啲
- 養和「心臟導管介入資助計劃」為4類病人提供手術資助 獲李嘉誠基金會捐款逾百病人受惠 現接受申請
- 【流感高峰期】流感快測要用得精明有效?外遊用快測結果求醫有參考價值?
- 消委報告:12嬰兒護臀膏或致過敏、尿布疹惡化 患濕疹皮膚有傷口須留神
- 流感與傷風感冒的8個疑問 服特敏福作預防?心臟病肺病糖尿注意併發風險
-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全球最常見3類感染來源:牛肉、農產品、乳製品 防護中心:徹底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