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溜冰鞋鎖緊足踝肌肉 減足弓壓力
不少人受扁平足困擾,由於足部缺乏足夠肌力,當參與令足部過度受壓的運動,如跑步、劍擊、跳躍(如籃球、足球、網球)等,或會增加足部不適或扭傷風險。滾軸溜冰相對較少這類問題,吳俊霆解釋,「滾軸溜冰鞋屬高筒設計,如穿著後鬆緊度恰當,鎖緊足踝周圍肌肉及控制運動重心,大可減低足弓壓力,減低扁平足疼痛及扭傷風險。不過提提大家,滾軸溜冰無助改善扁平足」。
袁嘉曦提醒,「一對符合標準的滾軸溜冰鞋,對鎖緊腳踝維持正確姿勢至關重要,鞋筒必須有一定硬度,才可確保姿勢正確。如果鞋筒過軟,效果就適得其反。選購滾軸溜冰鞋時,不妨試穿,如果穿起來時,鞋筒沒有出現明顯的彎曲、扭曲或軟塌,就代表堅硬程度適中。」
吳俊霆(受訪者提供)
袁嘉曦(受訪者提供)
提防練出鴛鴦腳、烏龜頸
滾軸溜冰雖對身體有不少好處,但要留意以下兩點。首先,滾軸溜冰賽道上設計成逆時針方向滑行,吳俊霆指出,這樣左腳發力的時間比右腳多,長期容易導致左腳肌肉過度「發達」而右腳肌力不足,變成「鴛鴦腳」,在雙腳發力時右腳容易疼痛。當到一定年紀後,左腳勞損退化速度也會較快。要改善問題,建議熱身及緩和運動時多訓練右腳,亦可多到戶外玩滾軸溜冰,當離開了固定場地,就不會只向同一方向轉彎,較平均地運用雙腳。
頸部是另一個要留意部位。為了「破風」和保持身體重心,滑行時要低頭但仍往前看。吳俊霆表示,此舉令頸部過度前傾,長期可形成「烏龜頸」,不但影響外觀,亦可導致頸痛。「建議多做頸部伸展運動,背靠牆壁,下巴縮向下,手放頭頂拉下頭部,伸展後頸肌肉,維持10至30秒,做3至4次;每天重複數次。」
頸部伸展運動可預防「烏龜頸」。背靠牆壁,下巴縮向下,然後用手拉下頭部,伸展後頸肌肉。(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港人慢性痛症肩頸腰背痛佔多 適時求醫勿忍痛 了解各種治療方法
知多啲:69歲也可玩滾軸溜冰
玩速度滾軸溜冰逾20年的袁嘉曦,亦是滾軸溜冰學校創辦人,接觸過無數學生,當中包括智障及視障人士。他認為,只要有心學習,誰都能學會滾軸溜冰。新手不用心急,一般約30至45分鐘,可毋須別人扶持下慢慢向前踏步;想在賽道滑行自如,則需要學習半年左右。綜合袁嘉曦及物理治療師吳俊霆的意見,以下人士玩滾軸溜冰有一定優勢。
一、3歲開始玩較理想
滾軸溜冰跟很多運動一樣,年紀愈小愈易上手,但考慮到足部發展,吳俊霆認為3歲開始玩較理想。「嬰兒一出世有少許O形腳,1、2歲開始慢慢變直,3歲前足部結構仍未完全成形;如太年幼學滾軸溜冰,足部肌肉可能因缺乏足夠穩定和支撐力,增加足部拉傷或變形風險。」
年紀大不代表不適合學滾軸溜冰,但學習進度或需稍作調整。袁嘉曦說:「我接觸過最大年齡的學員是一對69歲夫婦,為安全起見,減低跌倒風險,教練不敢教得太進取。一般人學半年左右便跟我們出街玩,他們則要一年。」
二、瘦削較易平衡
滾軸溜冰講求平衡,人體重心是影響平衡的主要因素;重心愈高,平衡愈差。袁嘉曦認為,身材魁梧或是肥胖人士,身體重心較高,因而增加滾軸溜冰的學習難度,建議透過裝備輔助,例如合適地改動滾軸溜冰鞋的輪子排列,改善重心問題。至於瘦削人士,不論高矮,由於重心都相對較低,較易控制身體平衡,較易上手。
三、平衡力佳佔優
滾軸溜冰講求平衡穩定,所以平衡能力佳的人士較佔優。
相關閲讀:Zone 2訓練可瘦身強心肺兼抗老?中低強度有氧運動如何執行?先計最大心率
愛好者分享:迷上刺激感 提升心肺功能
剛升讀中五的陳嫣然,4歲時在幼稚園接觸到單線滾軸溜冰,一直學到今天。「我玩速度單線滾軸溜冰,很喜歡當中的刺激感。此運動有時也涉及接力,需要隊友之間互相幫助,我很享受團隊合作的感覺。」
嫣然(受訪者提供)
玩馬拉松踩2小時 挑戰耐力
陳嫣然不時遠赴外地參與滾軸溜冰比賽,去年在英國完成比賽後,順道到德國參加柏林滾軸溜冰馬拉松。首次參加滾軸溜冰馬拉松,除新鮮感外,亦給她不少挑戰。「平時滾軸溜冰比賽時間很短,500米賽事可能50秒至1分鐘完成。但滾軸溜冰馬拉松要踩2小時,對耐力有更高的要求。當時未踩到一半已經開始有點疲倦,唯有調節狀態堅持下去,例如稍作休息再繼續。我體能不算特別好,這次經驗確是一個很好的突破。」
相關閲讀:拆解夏天常見足部陷阱:5類人易有香港腳?穿人字拖或致足底筋膜炎?
每周花逾4小時練習
滾軸溜冰已成為她生活一部分,逢星期三做半小時體能訓練,星期六及日則各花2小時做滾軸溜冰訓練。如要準備比賽,更會增加訓練。她表示,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有所加強。而經常參加比賽面對輸贏,學會接受失敗的心理質素。
文:黎芸迪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