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回顧香港中醫藥的發展路程,在短短的20年間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1999年《中醫藥條例》的頒布,標誌着中醫藥正式成為香港醫療衛生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緊隨其後成立的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管委會),擔當了政府規管中醫師執業的職能。經過20年的人才積累,全港現有註冊中醫師7250多名。為了保證這些中醫師的專業水準,管委會制定了註冊中醫師的續牌機制,註冊中醫師須於三年之內獲得60個持續進修學分,才可續牌。
自稱專科中醫師或被檢控
現時本港中醫是以全科醫師的形式註冊,不過註冊中醫可於稱謂後以括號註明「全科」、「針灸」或「骨傷」。而事實上現時香港尚未實行中醫專科註冊制度,如果某中醫師自稱為「某某專科醫師」,則會觸犯《中醫藥條例》,可能會被檢控。這種狀况與本港的西醫十分成熟的醫學專科制度,確實有很大不同。
由於醫學發展的分科愈來愈細,醫療活動趨向精專,筆者認為,為提升香港中醫業界的專業水準,有必要向中醫專科方向發展。除了頗具中醫特色的針灸和骨傷跌打可作為專科外,也可以在中醫全科方脈領域中再細分不同的專科,如心肺專科、消化(肝膽脾胃)專科、腎和泌尿專科、風濕痹證專科等。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