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2014年政府計劃興建本港首家中醫院以來,中醫業界不同團體對醫院的運營模式發表了各種意見。總結這些觀點,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意見主張以中西醫結合的形式來運營,認為在中醫院中保留一定力量的西醫成分,可為病人提供更全面和安全的醫療服務;另一種則主張建立一所純中醫性質的醫院,為住院病人提供名副其實的傳統中醫藥服務。持這種觀點以「香港前線中醫聯盟」為代表,主要成員為本港中醫院校畢業的年輕中醫師,代表中醫業界的新生代。他們立場鮮明地反對中西醫結合模式,認為用之來運營中醫院,有可能令中醫受排擠,最終出現有中醫之名而無中醫之實的「偽中醫院」。
患者療效比中醫自尊重要
那麼,何種醫療方式更適合在香港醫療環境下的首間中醫院裏運作呢?筆者認為,應以該模式是否更有利於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為根本考量點,而行業的自主和自尊應退而次之。
現行香港的醫療制度和法規,決定了香港中醫師不能運用西醫的診斷和治療手段。我們以一個情景劇來說明吧。話說一個年過古稀的老翁,因中風入住香港首間純中醫醫院,經註冊中醫師的精心治療後,中風徵狀的恢復十分滿意;然而就在住院期間,病人的舊患冠心病復發,出現嚴重的心肌梗塞,需要即時搶救,但由於該院為純中醫院,沒有西醫急救設備和人員,院方只好將患者送到附近的將軍澳醫院搶救。如果這樣的情景時常發生,不容置疑將會大大影響市民大眾對中醫院的信心,並必將嚴重影響中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急症救護是中醫軟肋
不可否認,在香港現有的醫療體制下,對急症的救護是中醫的軟肋和短板,因為中醫師不允許運用現代的急救手段,譬如化驗和影像檢查等診斷,更不能用藥物注射等快速起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對住院病人突發事件的風險能否妥善處理,將是市民大眾對中醫院信心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妥善管理好住院病人的突發醫療事件,才可讓中醫院的運營立於不敗之地。而在中醫為主體的醫療框架內引入西醫,尤其是急診服務,將可以解決因突發醫療情况所產生的潛在風險。香港首家中醫院應是以中醫為主體,西醫為輔助的醫療模式,合理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署理院長 、註冊中醫師林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