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50歲的阿文任職銀行,患上痛風病已有7年,他控制病發也頗有心得,每次關節一開始發痛時,便即時服用消炎藥及秋水仙鹼藥去控制炎症反應,痛楚慢慢便會消失,阿文自豪自己能夠「克服每一次痛風發作」。可是,隨着一次又一次病發,身體多處關節變得肥大,尤其是雙手出現一顆一顆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腫塊,手指慢慢變形,活動不良。
醫生多年來都勸阿文服食降尿酸藥,但他一直拒絕長期服藥。有一天,他發現左手食指的腫塊破裂潰爛,流出白色糊狀物質,而右手中指突然不能提起。阿文患上痛風病伴隨的「痛風石」,併發左手食指痛風石潰爛及右手中指肌腱被痛風石侵蝕斷裂。
沉積破壞骨骼皮膚內臟
痛風病很普遍,每100人有1至4人患上,此症與體內積聚尿酸有關。正常人體內尿酸,八成由本身體內的嘌呤(purine,又稱普林)代謝產生,兩成由食物中的嘌呤分解產生。尿酸會經腎臟和腸道排出體外,但如果腎排泄或腸道分解代謝功能出現問題,或進食大量高嘌呤食物,便會增加體內尿酸水平,導致尿酸鹽沉積於關節中,尿酸鹽晶體誘發炎症,產生痛風關節炎。
痛風石是尿酸鹽結晶沉積於軟組織而形成的結節腫,有時透過皮膚可見到白色或淡黄色晶體。它通常沉積在關節軟骨、滑囊、韌帶、肌腱、關節附近骨頭、皮膚,甚至腎臟、心肌等。它會侵蝕破壞組織,導致骨骼及關節畸形、骨折、韌帶及肌腱斷裂、皮膚潰破不癒甚至內臟破損。
服藥降尿酸 戒口多飲水運動
痛風石源於體內尿酸過高,超過七成痛風石患者,血液尿酸水平高於11mg/dl,而正常男性尿酸值應低於7mg/dl,女性則低於6mg/dl,患痛風石的病人,目標血液尿酸值更應低於5mg/dl。然而,即使患者嚴格戒口,也只能將血液尿酸值降低1至2mg/dl 。因此,治療痛風石,必須服用降尿酸藥物。
阿文最後聽從醫生建議,乖乖服用降尿酸藥,待降低血液中尿酸值後,接受手部手術,痛風石被切除乾淨,關節韌帶和肌腱也成功重組,潰爛及侵蝕的皮膚被切除並以皮瓣覆蓋傷口。手術並不能根治痛風石,預防痛風石復發才是最重要的治本方法,包括減少進食高嘌呤食物、限制飲酒、多喝水、多運動及依從醫生指示服藥等。阿文術後傷口癒合良好,雙手功能也比之前大有進步,他現在已深深明白依照醫生指示服藥的重要。
文:黃詠儀(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骨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痛症】坊間拉腰治療?電熱棒?特效紓痛精油?慎防跌入「高科技」陷阱
- 【失眠】長期睡眠不足令人煩躁生痱滋暗瘡 嚴重可致眩暈抑鬱 中醫:6個安眠建議
-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 關於雞蛋的5個問題 白蛋、啡蛋營養有沒有分別?蛋黃愈深色,蛋味愈濃?
- 高爾夫球肘患者扭毛巾、提重物手肘都痛 高危一族宜多做手腕或前臂伸展運動 (姿治通鑑)
- 太極「鬆胯」動作改善膀胱尿道控制「耍」走排尿緊迫感(醫徹中西)
- 【袪濕】水中四寶:芡實、茭白、蓮藕、菱角 食療解悶熱、疲倦兼開胃 (養生帖)
- 【痛症】長途機上睡覺致腰痠頸痛?自備充氣式頸枕不適合?(談痛說情)
- 【皮膚敏感】消委會引述研究:爽膚水含酒精令皮膚變乾或誘發濕疹 含致敏香料可令皮膚痕癢或腫脹
- 步行愈多愈好?研究:日行4000步減早死風險 多步行500步減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