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手術是第1、2、3期子宮體癌的最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全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的切除;當判斷為第1期B以上,亦會同時切除附近的淋巴組織。
早期子宮體癌,病人術後接受盆腔電療,能有效減低局部復發風險達60%以上,5年復發風險低於5%以下。至於第3期以上的病人,大型研究顯示,盆腔電療的功效,主要在於有效減低局部復發的風險,而綜合化療能夠提升存活率,減低整體復發風險。
個案1: 第3期內膜癌 治療年半無復發
王女士60歲,確診第3期子宮體癌。婦科腫瘤科醫生替她做了子宮、兩邊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另外亦做了動脈及盆腔淋巴清除手術。病理報告證明她屬於最常見的子宮內膜樣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oma)。
按照組織病學上子宮內膜癌分期(FIGO Grading),分為1至3級,第1級癌細胞擴散風險較低,第2級及第3級依次增加。王女士為2級(Grade 2),侵犯程度較深(超過50%子宮內膜深層肌肉層受影響),另外淋巴有7顆轉移迹象。整體分期為第3期C。
手術後,王女士需要接受盆腔電療25次,以及紫杉醇加卡鉑的綜合化療方案,每3星期1次,為期6個療程。至今已完成治療1年半,繼續每3個月覆診,做婦科檢查,並沒有復發迹象。
個案2: 綜合化療再復發 做基因測試
馬女士,66歲,兩年前確診第1期A子宮內膜樣腺癌,癌細胞FIGO Grading是Grade 3。術後不久發現腹膜轉移,接受了紫杉醇和卡鉑綜合化療,為期7個療程。可惜1年後再復發,因為復發範圍只是局部,能夠接受切除。她亦做了基因測試,希望找到新的治療方案。
個人化治療 視乎患者風險期數
在復發性子宮體癌,紫杉醇配合卡鉑的綜合化療,或紅霉素類的藥物治療,是標準的第1、2線化療方案。而在子宮內膜癌屬荷爾蒙(estrogen receptor)陽性類別,荷爾蒙治療亦是有效方案。新一代治療,主要是針對特別的基因突變,免疫治療在適當的病人亦可作為治療的方案(例如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高分數,可以採用抗PD-1 免疫治療);另外也有其他標靶(mTOR抑制劑)治療,適用於復發性子宮體癌,配合荷爾蒙治療。
子宮體癌病人在接受手術後,醫生根據病理和分期去制定術後治療方案。低風險的病人,屬於第1期子宮內膜樣腺癌,侵犯程度不深(IA,子宮內膜深層肌肉層低於50%),細胞分級低(Grade 1至2)。這些病人並不需要接受術後的電療或化療。至於有風險因素的病人就會因應風險的因素和期數,接受術後電療、體內放射治療。而第3至第4期A的病人,就需要接受額外的術後化療。
患者10年增近七成
根據2017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乳腺癌、大腸癌和肺癌分別佔女性常見癌症第1至3位,而子宮體癌排名第4,有1076宗新症。子宮體癌發生數字有上升趨勢,2008年為640宗,過去10年上升68%。慶幸死亡率維持低水平。
子宮體癌發病年齡中位數是55歲,約60%病人確診為第1期,即癌細胞集中在子宮受體的器官內未有轉移。
文:張天怡(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
專題系列文章
- 炎症性腸病IBD患者增 早期症狀似腸道敏感 中大研糞便測一周有結果九成準
- 【器官捐贈】每日逾2000人等候器官移植 大愛恩人花園捐贈者長眠 救活逾230病人
- 愛滋病毒HIV「晚發現」個案佔比增 年長者易忽略感染風險 防護中心籲有性行為者檢測
- 乳癌篩查次階段轉攻帶基因突變家族病史者 逾半患者由MRI確診 專家倡用
- 研究:逾六成半在職青年每周運動少於2次 逾半運動為減肥健美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