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標靶藥; 莫樹錦; IPASS;

知多啲:前人捉錯路 標靶研究險難產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IPASS是第一個研究證明,當有基因突變,標靶治療優於化療。」莫樹錦指出,這是第一個針對個人化治療的研究。他所領導的IPASS於2008年ESMO發表研究結果,就是針對肺癌的EGFR變異及標靶藥吉非替尼。

知多啲:前人捉錯路 標靶研究險難產
(明報圖片)

 

IPASS研究的另一個重點,揭示出一個有效的個人化治療,必須找出生物標記。當年醫學界即使已知EGFR是肺癌的生物標記,2004年已經有標靶藥吉非替尼,但之前的研究並沒針對尋找EFGR病人,有些研究則以數算EFGR數量為指標。這險令吉非替尼胎死腹中。

 

早於IPASS研究之前,美國已有吉非替尼用於肺癌的臨牀研究,只有兩成病人對藥物有反應,但反應異常良好,於是FDA有條件審批吉非替尼,條件是需要同時做3個臨牀研究進一步確認其功效。其中一個研究是用於第三線治療,即病人接受兩次化療後,再轉用吉非替尼。研究用吉非替尼和安慰劑作對比,比較整體存活率,結果卻顯示兩者毫無分別,FDA因而禁止在美國繼續研究。莫樹錦解釋,這研究失敗的原因,在於沒有把EGFR當作生物標記,找出帶EGFR突變的病人,而只是廣泛用於所有肺癌病人身上。

 

因此設計IPASS的研究時,莫樹錦以前人為鑑,認為研究必須篩選EGFR變異的病人,但當年基因檢查並不普及,需時較長。他從前人的研究資料中,得悉腺癌、非吸煙者、亞洲人較容易出現EFGR變異,於是他收窄目標,以上述三項條件篩選病人,然後對用藥有反應的病人做基因測試。最後證實,帶有EFGR基因的患者才適合使用吉非替尼,而且EFGR數量不是關鍵,而是EGFR變異才是生物標記。吉非替尼自此成為帶EGFR變異晚期肺癌的第一線治療。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