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知多啲:椎間盤突出 藍領白領也中招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談及腰椎疾病,不少人都會想起坐骨神經痛。骨科專科醫生黃仕雄指,坐骨神經痛只是一個病徵,年輕病人常見的椎間盤突出、年長病人患上腰椎管狹窄或梨狀肌綜合症,都會出現坐骨神經痛,痛楚由下背一直伸延至腳這病徵。

椎間盤突,坐骨神經痛,黃仕雄,腰椎管狹窄,梨狀肌綜合症,消炎
▲seb_ra、wildpixel@iStockphoto

而椎間盤突出與腰椎管狹窄有着密切關係,很多人在年輕時患上椎間盤突出,有80至90%病人經保守治療後改善疼痛等徵狀,加上年輕時腰椎管尚有「虛位」,不再出現痛楚。但隨着年紀增長,腰椎管慢慢勞損,一直收窄,較容易壓迫到脊髓神經。

單邊揹袋招禍 最好用背包
腰椎管狹窄是因為退化所致,黃仕雄提醒,大家要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個人習慣。長時間坐着工作的人,要選擇有靠背的椅子,承托腰椎,「相比站立,坐在沒有靠背的櫈上,腰椎需一直繃緊,對腰背傷害更大」。故患腰椎管狹窄症的高危人士中,除了教師、牙醫、建築工人等時常站立或搬動重物的人外,還有文職人員,因為很多人的坐姿不良,令背肌長期收緊,導致脊椎退化。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歡單邊揹袋,但單邊肩膊長期負重會增加腰椎的負擔,最好用背包,將重量平均分佈左右兩邊,如果東西太重,就應用手推車。

運動方面,黃仕雄指游泳對關節有消炎作用,更可強化背部肌肉,對預防及治療腰椎管狹窄症皆有幫助,此外也可嘗試一些腰部伸展運動。另一方面,運動雖可保持身體健康,但也應注意適可而止。黃仕雄就指,他曾有一個50多歲的病人,因為好動且運動量大,導致腰部勞損嚴重,黃韌帶和小面關節增厚,導致走路半小時都有困難。最終要接受微創手術,脊髓神經漸漸復元,才可恢復正常運動。

不少人都關心接受手術後會否復發,黃仕雄指,腰椎退化需時數十年,而手術時,醫生清除增厚的組織以擴寬腰椎管的空間時,一般都會替病人調整至比一般年輕人更寬闊的空間,理論上其腰椎管需要再過數十年,才有可能出現狹窄情况。惟病人腰椎的其他部分也有可能退化,故醫生會順道教育病人正確坐姿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