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本月開始,髖骨骨折病人將有一個在社區康復的好選擇——地區康健中心。剛在葵青區開展的首間地區康健中心,工作包括加強公眾的預防意識、提升公眾對個人健康管理的能力、及早診斷並治療慢性疾病、為慢性病患者提供疾病管理知識及支援。其中第一層預防——健康推廣、諮詢及輔導服務尤其重要,中心會舉辦名為「站穩陣腳」的防跌小組項目,為市民評估跌倒風險,並透過各類型的活動傳授防跌知識及訓練。
項目由跨專業的醫護人員主持,為有跌倒風險的長者提供各項指導及協助,包括:
- 護士:評估跌倒風險、提供防跌知識
- 物理治療師:評估身體活動能力、肌肉力量;教授強化肌力運動,以改善關節功能及增強身體平衡力
- 職業治療師:評估長者身體功能,檢視並建議如何改善日常生活模式和起居習慣等。需要時會教導長者使用輔助器具或調整家居環境
- 營養師:指導長者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鈣質、鎂質、維他命D等,以維持骨骼健康及預防骨質疏鬆症
- 中心亦會鼓勵曾經跌倒的人士,透過培訓成為健康大使,分享經驗,推廣防跌知識及技能,建立鄰里互助網絡,持之以恆地做運動和採納健康的生活模式,帶動全民不倒翁。
3個月康復計劃 出院後延續護理
地區康健中心會讓髖骨骨折的患者參加為期約3個月的「髖骨骨折社區復康計劃」,讓病人出院後在社區中延續護理,以鞏固復康治療的效果。計劃內容包括個別的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營養諮詢等服務,還有防跌訓練及教育,幫助病人盡快融入社區,恢復正常生活。除此之外,護理統籌主任(註冊護士)會為病人統籌各種服務,並會按需要透過電話或接見跟進,確保病人在社區安全及健康地生活。病人互助小組則鼓勵病友彼此支援。
除照顧病人的需要,中心醫護團隊亦會提供服務予照顧者,教導照顧技巧及壓力的處理。若病人或照顧者需要其他的社區資源配合,地區康健中心會因應需要轉介相關服務,讓照顧者身心得到支援。
相關文章:
長者一跌 斷髖骨手尾長 依從練習 戒除惡習 重拾活動能力
專題系列文章
- 兒童流感12嚴重個案 可併發肺炎、休克或腦炎 專家籲留意食慾小便量神志等病徵
- 手足口病個案上升 病徵發燒、口潰瘍 學者料幼園腸病毒仍活躍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