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沙田瀝源邨祿泉樓的新冠肺炎群組擴至7人,涉6個單位,昨確診的72歲翁居住11樓12室,涉12室的單位增至3個。72歲患者的測試呈先陰後陽,前日發低燒37.3℃,昨入院再驗才確診。祿泉樓或有居民染疫並正處於潛伏期,衛生防護中心將於首宗確診後第12、13日,再為居民驗病毒。
72歲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 發低燒入院後「由陰轉陽」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祿泉樓72歲確診者曾於周一(1日)提交深喉唾液樣本,檢測結果呈陰性,但發低燒37.3℃,入院檢測呈陽性。她稱老翁「由陰轉陽」可以理解,因有潛伏期。張竹君稱,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平常大多留在家中及照顧太太,甚少落街,曾在5月30日於室外見朋友數分鐘,同住的太太和女兒沒有病徵。祿泉樓現有3個12室單位有人染疫,除了上述患者住11樓,還有最早確診的包裝女工與丈夫住8樓、周二確診的56歲女子住10樓;另外3名患者分別居住7樓10室,及包裝女工的同層對面單位。
祿泉樓確診個案分析
另外,6個爆疫單位中,有4個共用雙數層升降機,兩個共用單數層升降機;5個信箱同處於雙數升降機大堂(見圖:祿泉樓確診個案分析)。
張竹君又稱,兩周內會再安排祿泉樓居民接受第二次深喉唾液檢測,但不會做血清測試。至於祿泉樓最先確診居民的同事所住的葵聯邨聯悅樓,已驗1978個樣本,結果全部陰性。
防護中心:或連接坐廁氣喉有關
祿泉樓於本周一增4宗初步確診,當晚曾到場視察的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昨在疫情記者會表示,當晚檢查4個涉事單位後,看不到喉管、氣喉及氣窗有明顯損毁等結構問題,加上當時有兩個單位位於蔬果包裝女工的單位對面,相信公共大門、信箱等環境因素是感染途徑。然而,他昨接獲通知12室有新個案,合共3個單位同一坐向並接駁同一條渠,認為不能排除喉管是另一傳播途徑,故疏散居民「最穩陣」,房署人員可詳細檢查喉管,如有問題會改正並消毒。
衛生署向居住祿泉樓2至15樓的10及12室內沒病徵的住戶發出檢疫令;若有病徵會送院隔離,衛生署至昨午未掌握須撤離的居民是否涉仍失聯的6戶。謝展寰解釋,10室與12室單位座廁的糞渠雖分開,但坐廁位置有氣喉連接,不排除病毒因此經氣喉由12室通向10室單位。他補充,該情况的可能性較低,若住戶的氣喉沒損毁,病毒不會因此傳播。
袁國勇日前視察後稱對其中兩個單位同坐向感擔憂,但暫未見涉及結構問題。衛生防護中心及環境局昨多次被問當晚是否對渠管問題「走漏眼」、撤離居民緩慢,謝展寰表示,當時兩個單位在包裝女工對面,很有信心結構問題不是傳播源頭,加上收集喉管外壁等環境樣本對測試呈陰性,相信環境因素是主因,他強調至今未能確認渠管是否相關。張竹君則稱,基於有新個案,3個12室的住戶感染的偶然性下降,不排除與渠管相關。
醫生:沒指示勿自行撤離有疏漏 憂隱形患者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稱,當局在本周一視察環境後,沒向居民發出清晰指示,包括要求居民勿自行搬離及要求醫學觀察等,認為當局「有少少遺漏」,擔心有隱形患者流出社區,或致另一波傳播,建議當局經過是次爆發,建立系統性處理方法,免控疫工作付諸流水。
測量師促檢查單位地台去水位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認為,現有證據未能證明祿泉樓渠管傳播病毒,但10室及12室的氣喉相通,並連接大廈垂直氣喉,如喉管滲漏或坐廁去水位無法隔氣,相關單位都會受影響。他補充,除了要檢查坐廁渠管有否問題,另要檢查地台去水位等有否同類問題。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