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相關閲讀:【情緒病】7個香港人1人有精神健康問題 家人伴侶如何陪伴照顧、應對助復元?
個案經理支援非僅行政 阮淑茵促醫社整合
同為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的社協幹事阮淑茵稱,情緒支援需多方配合,社康護士或醫務社工作為個案經理,需聯繫不同系統為病人提供支援,不應只負責行政工作如審批醫療費用減免。她認為若能及早從輔導層面介入,可減低病人對醫學支援的需要,建議政府整合醫社服務並組成網絡,讓個案經理充分發揮聯繫角色,否則「幾多人都唔夠用」。
陳友凱補充,個案經理可協助病人處理家庭關係、教導應付壓力,並透過家訪評估病人實際精神狀况、有否服藥及副作用等。
他認為不應歸咎病人是否願意分享感受,個案經理有責任為病人提供自由及安全空間分享,否則便是失敗。
個案:幻覺纏廿載 種植修心「最想有得返工」
阿Wing(化名)20多年來飽受幻覺困擾,不時聽見令人煩擾的「聲音」,「好似酒樓、地盤好多好多人傾偈咁,好近嘅!好似喺身邊咁」;又見過街上有「人」穿過他人身體,種種幻象令他驚怕又厭倦。病情反覆嚇得他不敢上班,生怕幻覺忽爾出現,令他驚惶失措要躲進廁所逃避。他家窗台擺放8盆植物長得茂盛,是他悉心照料的心肝,他每日定時灌溉,看着葉莖漸長,葉子蒼翠欲滴,恍如提醒自己堅持總有成果,「我最想有得返工」。
訪問當日算是阿Wing狀况較佳之日,甫開門迎接已面帶笑容,溫婉地將引進記者屋內。見記者臉頰汗珠徐徐滴下,他開冷氣又多次問要不要冰茶,生怕招呼不周。
阿Wing家中窗台擺放8盆植物,他興奮地着記者摸摸毛絨絨的葉,手指沾上如檸檬或百里香般的淡淡香氣,他說這叫「檸檬香」,花了一年悉心栽種。(朱安妮攝)
初期未意識焦慮抑鬱病徵 後惡化 「睡眠癱瘓」夜難寐
他淡然談起當年察覺患病經過,說最初意識不到那些焦慮和抑鬱病徵,相識多年的太太亦不理解,半年後妻子提出離婚,令他再受打擊,病情急劇轉差。有時夜晚躺在牀上徹夜難眠,雙目半張,幻聽聲音嘈吵煩擾,四肢控制不了,後來聽醫生診斷始知,這叫睡眠癱瘓症。
相關閲讀:【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日服10多顆藥丸 感睏倦暈眩副作用
醫生當年提出3種治療選項:入院、打針或服藥。他向記者展示裝藥膠盒,一盒早晚服,一盒每晚一次,另一盒安眠藥睡前服,每日要嚥下10多顆大小藥丸。他說服藥後會異常睏倦、暈眩和水腫,有時副作用強勁,「見到啲藥想嘔」,試過偷偷停藥一兩天,卻令病徵加劇,頭痛和幻覺難當,最後只能乖乖服藥。
多年來與阿Wing形影不離的是3個藥盒,上方兩盒藥物分別是早晚服及晚上服,其中一款是「濃縮版」鎮靜藥,以往每次服用8粒,現在減至兩粒;紫色盒是安眠藥,同樣要每晚睡前服,阿Wing說否則徹夜難眠。(朱安妮攝)
冀「社區治療令」勿太苛
他很明白精神病人有時會抗拒治療,期望政府亦理解,將來即使推行強制病人治療的「社區治療令」也不能過於嚴謹,若病人拒絕治療一兩次不應立即「捉入醫院」,最重要是讓病人明白治療的好處。
近日新聞不停播放荷里活廣場兇案,阿Wing說,每次傳媒報道傷人案,總提及疑兇有否精神病紀錄,「咁樣係唔啱,唔係個個精神病都斬人……唔好當我哋係傻佬,一話精神病就話係傻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