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運動配合–使用Ozempic,須配合飲食和運動,如只依賴藥物,而沒有改善生活習慣,一停藥,體重可能會反彈。(torwai@iStockphoto)
陸安欣(受訪者提供)
Ozempic含司美格魯肽 減脂肪同時減少肌肉量
有研究發現,在沒有糖尿病的肥胖人士身上(BMI≥30;或者BMI≥27並有1種或以上的肥胖相關疾病),每星期注射1次2.4毫克司美格魯肽,配合飲食控制和運動,68星期後體重平均下降14.9%,而安慰劑組別(僅飲食與運動)則降2.4%。「這是這麼多款減肥藥中,目前(減重成效)最厲害的一種!」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指,FDA過去審批用作治療肥胖症的口服藥,大概能減去7%至10%體重,司美格魯肽的減重成效明顯較好。實際效果因人而異,袁美欣有病人使用司美格魯肽約半年, 體重從170多公斤減至130多公斤,減幅逾20%。她強調,一定要配合飲食和運動,「如果只依賴藥物,而沒有改善生活習慣,一停藥,失去唯一幫忙控制體重的因素,體重可能會反彈。」陸安欣補充,這類藥減脂肪以外,同時也會減少肌肉量,使新陳代謝變慢,都有可能令體重增加。
袁美欣(受訪者提供)
Wegovy專治肥胖症 港未有供應
Ozempic和Wegovy分別在2019和2023年在本港註冊使用,但兩名醫生都指本港市面暫未有Wegovy供應。Ozempic是治療二型糖尿病的藥物,袁美欣指通常會考慮處方予同時有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患者,「八成糖尿病患同時有肥胖問題,此藥主要針對他們。患肥胖症病人中,基本上我會檢查有沒有糖尿病,就算未確診,只是糖尿病前期或已有胰島素阻抗,他們都是適合人選」。同時有脂肪肝、病齡較短的病人亦適用此藥,「它可減少脂肪在肝臟積聚,而且病齡較短的人,肝腎功能較健全,藥物副作用也較低」。病人對打針的接受程度、用藥歷史、藥物價錢等,亦是用藥的考慮因素。
「有時遇到有嚴重肥胖症的病人,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衍生嚴重併發症時,我們會向病人解釋清楚,這款藥用作減肥的版本在香港暫時未有,在病人理解情况下,會將Ozempic作off-label使用。」袁美欣補充。
副作用:反胃 嘔吐 肚瀉 便秘 減磅太快或致膽囊發炎
與傳統口服減肥藥物相比,司美格魯肽副作用較集中在腸胃方面,如反胃、嘔吐、肚瀉、便秘等。陸安欣指,這些副作用一般會隨着使用時間而慢慢減少。處方時,她會先從較低的劑量開始,用一段時間後,若腸胃沒有不適,才會調高劑量,「但亦有部分患者因反胃、作嘔或腸胃不舒服,決定不再使用」。袁美欣亦指,一些腎功能較差的人使用後,腸胃蠕動變得很慢,可能演變為腸塞,減磅幅度太快亦可能導致膽囊脹大,甚至發炎,但不常見。
相關閲讀:糖尿病|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處方藥物 建議至少BMI逾27使用 勿自行注射
Ozempic與Wegovy皆屬醫生處方藥物,有些人未經醫生處方下自行注射,兩名醫生都認為情况不理想。一般建議BMI≥30,或者BMI≥27.5並有肥胖相關的併發症如三高人士使用,「如本身不太肥的人使用這些藥,減重效果不太顯著;而如果GLP-1分泌沒有問題,強行注射額外分量,副作用可能較多」。袁美欣續指,病人自行使用,未必知道遇上哪些副作用應停用、用藥到幾時等,「始終經醫生評估過病人體質後才處方,會較為安全」。
知多啲:「減肥針」自殺風險惹疑慮
去年7月,歐盟藥品管理局(EMA)接獲報告,指有2宗使用Ozempic和同是GLP-1類藥物Saxenda後有自殺念頭的個案,當局現正介入調查。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指,糖尿病人患抑鬱症的風險是一般人兩倍,另外,如果患者對體重很耿耿於懷,令他很有壓力,都可能會影響情緒,或增加自殺風險,故不容易分辨是否藥物導致。
有用家報告使用Ozempic後出現自殺念頭,歐盟藥物管理局介入調查。(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bymuratdeniz@iStockphoto)
相關閲讀:【減肥】BMI 25以上屬肥胖 醫學瘦身新招:藥物、縫胃手術、新一代減肥胃水球知多啲
月初發表研究 未發現增自殺念頭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陸安欣引述本月初在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發表的研究指,團隊翻閱24萬名患有過重或癡肥人士的健康紀錄,比較他們用司美格魯肽與其他減重藥物後有沒有出現自殺念頭或行為,結果未見用藥後增加相關風險。不過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指,「接觸過有個案使用GLP-1類藥物後情緒低落,所以我們從低劑量開始處方,如果發覺病人情緒出現問題,會考慮停藥,或者商量其他方案」。
另外,部分精神科藥物會出現體重增加的副作用,減低病人服藥意願。鑑於司美格魯肽的減重效果突出,在外國有精神科醫生會處方予精神科病人,希望病人更願意遵從醫囑。而初步研究發現,如果病人受精神科藥物致肥問題困擾,但處方糖尿病藥metformin後減重效果一般,當他們轉用司美格魯肽後降體重成效不錯。本港有相同困擾的病人能否受惠?
黃宗顯指,病人增重的原因有很多,精神病本身可能令病人長期動力較低,不常活動;或受情緒困擾的人,一有壓力就大量進食,本身都容易有增重問題。藥物方面亦有一定影響,如治療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等的抗精神病藥,還有抗抑鬱藥、情緒穩定劑等,都容易讓人變胖。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例,藥物可能影響大腦血清素、多巴胺等分泌,又或使大腦中負責控制體重的瘦素減少,令病人胃口大開。「當留意到病人用藥後體重增加許多,我們需要弄清楚究竟是不健康生活習慣,還是藥物引致」,再決定換藥或是從生活層面介入,透過飲食和運動改善。如果成效不彰,有醫生會處方metformin,「有數據顯示,它用在沒有糖尿病的病人身上,可減少體重增加,甚至回復正常水平」。至於用司美格魯肽作減重用途,在香港仍算新事,以他所知,本港暫未有處方予精神科病人處理體重過重問題,故難以評論是否可行,相關研究亦不多。他沒有處方過減重藥物,「病人每次覆診,我都會量體重、血壓,所以他們身體有任何變化我都會一早知道,不會讓他們體重去到很重時,才想方法處理」。
黃宗顯(受訪者提供)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