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肺腑之言:醫生現今還用「聽筒」?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最近,一個同事和我同往專科診所診症,途中他留意到我白袍口袋裏的聽筒,便打趣地問我:「你們呼吸科醫生有X-光、CT(電腦掃描)、pulse oximeter(脈搏血氧儀),甚至輕便的超聲波,還需要攜帶聽筒嗎? 」

肺腑之言,聽診,呼吸科,電腦掃描,脈搏血氧儀,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呼吸系统科專科,

聽筒(stethoscope,又名聽診器)已經有超過200年歷史,利用它可以把病人的呼吸聲音從聽頭傳至檢查者的耳朶裏,提供一個簡單直接方法替病人作臨牀檢查。在肺部的「聽診」(Auscultation)過程中,單從比較左右肺各區域的呼吸聲大小,已經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診斷資料:當其中一邊或部分肺部出現病變如肺積水、氣胸,或因氣管阻塞引致肺葉塌陷的話,從這些病變地方傳送出來的呼吸聲會比正常區域微弱。

科技不能取代的貼地伙伴

另一方面,患有某些疾病的病人,在正常呼吸聲之間可能會出現異常雜音。在患有阻塞性呼吸疾病(例如慢阻肺病和哮喘)的病者,除了呼氣時間可能會較長之外,還會因空氣經過收窄了的支氣管而出現「喘鳴」的雜音。這些檢查發現會給予醫生在影像檢查(如X-光)以外的有用診斷資料。此外,在肺炎、肺纖維化、肺水腫和支氣管擴張的病人,由於患處有痰聲、積水或肺部組織病變,聽筒也可以在病患區域偵測到各種不同特質的雜音。然而,我們亦需要進行類似中醫「望聞問切」步驟,將聽診的發現配合問診(history taking)、望診(observation)、觸診(palpation)和叩診(percussion)等臨牀檢查去作出初步診斷,然後再決定安排下一步的檢查予病人。

除了肺部之外,聽筒亦會用作檢查心臟跳動聲和有否因心瓣毛病而出現的雜音(murmur)。它亦可用作偵測因血管供應或流通不正常而產生的聲音(bruit),例如頸或腎動脈收窄、患有甲亢病人的甲狀腺等。在檢查腹部的過程中,它也可以用作偵測腸道的蠕動聲音是否正常。

因此,儘管現時的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有200年「資歷」的聽筒,除了是醫生為人熟悉的一個象徵外,它仍然是醫生的重要工作伙伴。就算身處設備先進的醫院裏,需要時間安排和運送病人的檢查程序絕不會較醫生白袍內的聽筒來得及時。鑑於聽筒仍有「貼地」作用,聽診仍然是本地醫學生和受訓中的內科醫生臨牀專業考試的一個重要環節。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副主席、呼吸系统科專科醫生)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