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食物及衛生局醫療規劃及發展統籌處長方毅昨表示,為增保費透明度,參與計劃的保險公司需仔細列出自願醫保標準計劃的保費及保障範圍,並上載至自願醫保的官網供消費者選擇,政府會跟進違規的保險公司。
方毅重申,自願醫保的吸引力不在扣稅,而是保障範圍延伸至先天病及精神病等,非手術癌症治療每年亦有8萬元保障限額;選擇保費較高的靈活計劃的投保人仍可選醫生,如該醫生不在保險公司網絡醫生名單上,可按基本計劃獲賠償。他指出,若今年暑假立法會休會前可通過自願醫保的稅務修例,政府會在9月前成立自願醫保辦事處,並於9月起接受保險公司申請,年底公布詳情,明年4月1日推出計劃,約2至3年後會檢討。
保險公司可自訂保費,按去年水平,料5歲以下保費約3000元,5至24歲約為2000至2400元,25至39歲約3500元,40至44歲約4000元,45至50歲約4500元,55至60歲為約8000元,60至64歲或近1萬元,平均保費4800元。
公司自訂保費 料2至3年後檢討保額
保險業界代表兼食衛局自願醫保諮詢小組成員陳秀荷說,本港現約有30至40間公司提供醫保,近年保費因通脹等每年加5%至6%,預計2019年推出自願醫保時,平均保費會升至逾5000元。陳秀荷表示,支持增加保單保費透明度,除標準計劃,靈活計劃也應上載保費資料。
自願醫保諮詢小組成員兼醫學會義務秘書林哲玄指出,保費每年按通脹等因素增加,但保障範圍卻未見跟隨增加,對病人不公平;買靈活計劃者選非「網絡醫生」,僅按標準計劃賠償,這是限制病人選擇,自願醫保不應設網絡醫生。
議員倡公開保費分配比例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出,歐美等醫保系統會監測保費,規定當中約10%保費為保險公司的利潤或行政費,其餘費用為受保人的醫療保障,曾有調查顯示本港的醫保費用約40%屬保險公司,僅約60%屬醫療保障,憂自願醫保令保險公司或私家醫院成為得益者,市民卻不受惠,建議政府要求保險公司公開上述比例。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自願醫保較貴,但擴大保障範圍,故可接受,但不少癌症患者需長期接受治療,盼可增加有關方面的賠款,以及適時加入高風險池,增加受惠人數。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歡迎自願醫保,改善公私營醫療失衡,減輕公院壓力,亦贊同保費可扣稅。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dcbfe5d3ae9e66eda4323e83d794770a.jpg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中)昨與多名官員出席記者會,交代預算案公布後的最新措施,包括公布自願醫保計劃預料明年推出,為有負擔能力的市民提供選擇,估計首兩年有100萬人投保。左為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右為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謝曼怡。(郭慶輝攝);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dcbffd27acd33b3ecb091c91a32fadb3.jpg;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dcc01743b3cef16aa391e7947c04cf4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