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糖尿病是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時監測血糖水平,以確保病情穩定。傳統「篤手指」血糖監測方法應用普遍,但頻繁的手指採血帶來疼痛和不便,讓患者感到沮喪。新式智能連續血糖監測儀器(CGM)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毋須篤手指的創新選擇,能夠實時監測血糖水平,並減少痛苦,提升生活質量。(編按:選擇用CGM實時監測血糖與否,作者提供了3個因素作考量。此外,是否只有糖尿病患者才需要驗血糖?是否只需在「空腹」時才檢測呢?藥劑師拆解驗血糖的三大迷思。)
篤手指不當 影響血糖檢測準確度
在家自行篤手指檢驗血糖,是許多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檢測前,患者需要準備血糖機、血糖試紙、採血筆、採血針、酒精棉片和針頭收集筒。然而,篤手指為患者帶來了不少痛苦。頻繁的手指採血不僅引起局部疼痛,每日多次採血,反覆動作可能導致手指皮膚損傷和感染,不僅帶來身體痛楚,亦增加精神壓力。
此外,操作時可能因手法不當或儀器誤差,例如未待消毒酒精乾透就採血,血糖試紙未有妥善保存,或會影響檢測的準確度,不準確的數據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風險。上述挑戰亦會降低病人依從度,不按醫囑監測血糖;在缺乏準確及時數據下,醫生在制訂治療方案時面臨困難。
皮下植入傳感器持續測量
隨科技進步,新式智能連續血糖監測儀器(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CGM)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毋須篤手指的新選擇。CGM原理是通過皮下植入微小傳感器,持續測量組織液中葡萄糖水平,經過葡萄糖氧化酶反應產生電子信號,再轉換成血糖數據,經無線傳輸到患者智能手機或專用設備上。與篤手指相比,CGM毋須採血、實時監測,成本效益較高。
1.毋須採血減痛楚
CGM不需要頻繁採血,大大減少痛楚和不適。其利用細軟的針將傳感器植入皮下,需要每15天更換一次(頻率視乎個別品牌而定),大部分患者不會感到明顯痛楚,亦降低皮膚損傷和感染風險。這種無痛監測方法能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提升生活舒適度。
2.血糖異常提示
CGM可以每分鐘更新一次血糖數據,實時監測血糖水平,提供全日24小時血糖變化趨勢,醫生可以準確地了解血糖值波幅,制訂更有效的治療計劃,調節藥物劑量。即時監測亦讓患者能夠及時發現血糖異常,迅速採取相應措施。相比之下,篤手指檢測只能提供特定時間的數據,無法反映全日血糖波動,即使進食某些食物或處於壓力下血糖飈升,或輕微體力勞動後血糖驟降亦不察覺,無法及時處理。CGM通常配備警報功能,當血糖過高或過低時會發出提示,幫助患者及時採取行動,避免危險情况發生。
3.成本效益較高
以流行的CGM品牌為例,每個傳感器約600港元,可使用15天,每天成本約40港元。
傳統篤手指方法成本較低,每天4次測試(最理想是早上起牀空腹1次,加上每次用餐後2小時各1次),每次消耗5元試紙和1元針頭,合計每天成本為24元。以15天推算,總成本為360元。
雖然CGM售價較高,但每日成本與篤手指相比,並未高出很多。考慮到CGM帶來減痛體驗、實時監測和提高依從度,整體上效益較高。隨技術進步和市場普及,CGM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使更多患者受惠。
三大考量:患者不常外出 未必適合CGM
1.便利度和適應期
雖然CGM減少了篤手指的痛苦,還提供實時血糖數據,但患者需要時間適應及操作新設備,例如傳感器安裝及藍牙連接功能等。
2.技術支援和設備維護
選擇提供良好技術支援和客戶服務的品牌,可確保儀器穩定運行,以及有需要時能尋求技術專員幫助。
3.健康需求和生活方式
經常外出活動的患者,實時監測血糖的CGM有助在各種情况下及時調整血糖;而對於不常外出的患者,傳統篤手指方法可能已足夠。根據個人化需求,選擇最適合的血糖監測方法,能更有效地管理糖尿病。
相關閲讀:【糖尿病】高血糖增中風機會2至4倍 了解11個中風風險因素 控制三高預防10個貼士
控糖貼士:定時定量用餐 免血糖大幅波動
1.定期抽血檢驗
定期自我監測血糖是糖尿病管理重要一環。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理想血糖數值範圍:
- 空腹血糖:3.9至7.2mmol/L(70至130mg/dL)
- 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10mmol/L(小於180mg/dL)
除了自行測量血糖,患者需定期到醫院抽血檢驗HbA1c(糖化血紅素)。HbA1c反映過去2至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由於較不受短期因素影響,更能反映整體血糖控制情况。根據ADA和WHO指引,糖尿病患者HbA1c目標為7%以下,具體目標應根據個人情况與醫生商議。
2.忌自行加減藥
糖尿病患者定時定量服藥固然非常重要,但穩定用餐分量也同樣重要。因為血糖水平波動,會增加高血糖或低血糖風險。穩定的血糖水平才能減少糖尿病併發症,如低血糖。不要自行加減藥物劑量,如服藥後有任何不適,應諮詢醫生或藥劑師,尋求代替治療方案。此外,服用任何保健品前,應先諮詢藥劑師,確保不會與現有藥物發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3.補糖緊記「15-15法則」
低血糖是指血糖數值低於3.9mmol/L(70mg/dL),常見徵狀包括乏力、頭暈、出冷汗、顫抖、心跳加速、飢餓感和意識模糊或困惑。一旦出現這些情况,應立即測量血糖。如確定是低血糖,迅速補充15克糖分,例如半罐可樂,提升血糖水平,15分鐘後再測量血糖;如仍處於低血糖狀態,再次補充15克糖分;如15分鐘後仍處於低血糖狀態,立即求醫。
相關閲讀: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拆解3個迷思:餐後驗血糖揪出「壞蛋」食物
1. 只需「空腹」狀態下檢測血糖?
錯!最理想做法,每天測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外,每餐餐後2小時測量餐後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空腹血糖測量禁食至少8小時後的血糖水平,反映身體胰島素基礎分泌功能和肝臟葡萄糖產生的重要指標,常用於診斷糖尿病和評估治療效果。餐後血糖測量進食後2小時血糖水平,反映身體對葡萄糖的處理能力,幫助患者識別哪些食物會導致血糖急劇上升,從而避免或減少攝入。因此,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對於控制病情同樣重要。
2. 只有糖尿病患者,才要檢驗血糖?
非也!除了糖尿病患者,孕婦也需要定期檢驗血糖。WHO建議於懷孕24至28周之間接受糖耐量測試,及早篩查妊娠糖尿病,減低早產、胎兒過重,以及母親和孩子未來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此外,有家族病史、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心血管風險因素人士,也建議定期檢驗血糖,及早發現潛在問題,預防糖尿病。
3. 為什麼用家裏的血糖機測量兩次血糖,數字都不一樣?是不是壞了?
家用血糖機兩次測量數字不一樣,不一定是機器壞了。這情况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血糖試紙質量、手指上殘留物(如未完全揮發的消毒酒精)、測量部位血液循環狀况、環境溫度和濕度等。此外,血糖水平本身也會有細微波動。建議在測量前徹底清潔雙手,確保手指乾燥,使用新的血糖試紙,並按照說明操作。如差異過大或持續不準,應諮詢醫生及藥劑師,或需考慮調校或更換血糖機。
文:陳志鵬(藥劑連線註冊藥劑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