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處方:定期子宮頸癌篩查 減低發病

來源: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子宮頸癌是香港常見的婦女癌症之一。單在2016年就有510名婦女患上子宮頸癌,更有超過150名婦女因此而離世。
子宮頸癌是少數可以透過篩查來有效預防的癌症。科學證據已經確認,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可以減低子宮頸癌的病發和死亡。另外,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確保安全性行為(例如使用安全套、避免有多個性伴侶)和避免吸煙,都是有實證能減低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和患上子宮頸癌風險的措施。
已停經也需檢查
衛生署早前一項覆蓋全港的電話調查顯示,不少本地婦女對子宮頸癌篩查存有誤解。調查指出,差不多四成從未接受子宮頸癌篩查的受訪婦女表示自己無需要接受有關檢驗,而這想法是錯誤的。事實上,曾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有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而且早期子宮頸癌沒有明顯徵狀,並不易察覺。可幸的是,已有足夠證據指出,通過定期接受簡單而又安全的子宮頸癌篩查,就能有效及早發現導致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透過適當治療,將癌前病變細胞清除,就可避免發展成子宮頸癌。
衛生署與醫護界別自2004年起已推出「子宮頸普查計劃」,鼓勵婦女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署方建議25至64歲曾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該接受篩查。若連續兩年子宮頸細胞檢驗結果正常,以後可每3年接受1次檢驗。另外,65歲或以上曾有性經驗而在過去10年沒有接受過例行篩查的婦女,即使已停經、多年沒有性行為或已做結紮手術,也應接受篩查。現時,衛生署轄下的31間母嬰健康院和3間婦女健康中心、一些非政府機構和私營醫護服務均有提供子宮頸癌篩查。詳情可瀏覽衛生署子宮頸普查計劃網頁(www.cervicalscreening.gov.hk)。
打針後仍需檢查
另一個常見誤解是婦女以為已接種HPV疫苗便不需要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事實上,雖然注射HPV疫苗是一種既安全又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而衛生署亦由2019/2020學年起為合資格的適齡小五/小六女童接種兩劑HPV疫苗。但值得注意的是,HPV疫苗未能覆蓋所有人類乳頭瘤病毒類型,亦不能清除已感染的病毒。因此,婦女即使已接種HPV疫苗,仍需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
政府已於7月26日公布首份《香港癌症策略》,就本港癌症防控工作制訂全面計劃,以減輕癌症對本港帶來的負擔。在眾多政策方向中,減少癌症風險因素及提供實證為本的全民癌症篩查是重要一環。希望在2025年或之前能夠將子宮頸癌篩查覆蓋率相對提升一成(即較現時約六成的覆蓋率水平再增加約6個百分點),並為至少七成的首批合資格女學童完成接種兩劑HPV疫苗,以助預防及減輕子宮頸癌症對本港帶來的負擔。
《香港癌症策略2019》已上載至食物及衛生局網頁供市民查閱。
文:劉昌志(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疾病預防))
- 【新冠疫苗】首批抵港BioNTech疫苗德國生產 接種前5類人士應先諮詢醫護意見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
【明報專訊】子宮頸癌是香港常見的婦女癌症之一。單在2016年就有510名婦女患上子宮頸癌,更有超過150名婦女因此而離世。
子宮頸癌是少數可以透過篩查來有效預防的癌症。科學證據已經確認,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可以減低子宮頸癌的病發和死亡。另外,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確保安全性行為(例如使用安全套、避免有多個性伴侶)和避免吸煙,都是有實證能減低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和患上子宮頸癌風險的措施。
已停經也需檢查
衛生署早前一項覆蓋全港的電話調查顯示,不少本地婦女對子宮頸癌篩查存有誤解。調查指出,差不多四成從未接受子宮頸癌篩查的受訪婦女表示自己無需要接受有關檢驗,而這想法是錯誤的。事實上,曾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有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而且早期子宮頸癌沒有明顯徵狀,並不易察覺。可幸的是,已有足夠證據指出,通過定期接受簡單而又安全的子宮頸癌篩查,就能有效及早發現導致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透過適當治療,將癌前病變細胞清除,就可避免發展成子宮頸癌。
衛生署與醫護界別自2004年起已推出「子宮頸普查計劃」,鼓勵婦女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署方建議25至64歲曾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該接受篩查。若連續兩年子宮頸細胞檢驗結果正常,以後可每3年接受1次檢驗。另外,65歲或以上曾有性經驗而在過去10年沒有接受過例行篩查的婦女,即使已停經、多年沒有性行為或已做結紮手術,也應接受篩查。現時,衛生署轄下的31間母嬰健康院和3間婦女健康中心、一些非政府機構和私營醫護服務均有提供子宮頸癌篩查。詳情可瀏覽衛生署子宮頸普查計劃網頁(www.cervicalscreening.gov.hk)。
打針後仍需檢查
另一個常見誤解是婦女以為已接種HPV疫苗便不需要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事實上,雖然注射HPV疫苗是一種既安全又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而衛生署亦由2019/2020學年起為合資格的適齡小五/小六女童接種兩劑HPV疫苗。但值得注意的是,HPV疫苗未能覆蓋所有人類乳頭瘤病毒類型,亦不能清除已感染的病毒。因此,婦女即使已接種HPV疫苗,仍需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
政府已於7月26日公布首份《香港癌症策略》,就本港癌症防控工作制訂全面計劃,以減輕癌症對本港帶來的負擔。在眾多政策方向中,減少癌症風險因素及提供實證為本的全民癌症篩查是重要一環。希望在2025年或之前能夠將子宮頸癌篩查覆蓋率相對提升一成(即較現時約六成的覆蓋率水平再增加約6個百分點),並為至少七成的首批合資格女學童完成接種兩劑HPV疫苗,以助預防及減輕子宮頸癌症對本港帶來的負擔。
《香港癌症策略2019》已上載至食物及衛生局網頁供市民查閱。
文:劉昌志(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疾病預防))
- 【新冠疫苗】首批抵港BioNTech疫苗德國生產 接種前5類人士應先諮詢醫護意見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