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本港新冠病毒檢測數目太少是現時「最大的失誤」,有理由相信社區仍有很多隱形傳播鏈,他稱人體在夏天的免疫反應會較輕微、甚至染疫後可自行痊癒,好處是增加群體免疫,但亦會有人因感染而情况惡化,例如34歲蔬果包裝女工。
袁國勇強調,要盡快增加檢測量,一旦出現一個超級傳播者,情况就一發不可收拾,例如2003年SARS爆發時淘大花園事件,一日可以有數百人感染,隨時可再傳至數千人。
陳肇始:難持久維持零感染
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昨在疫情記者會表示,本港一直堅持入境限制、圍堵及實行社交距離三大原則及策略,早前疫情大致穩定,只有零星輸入個案,但近日出現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認為市民不能鬆懈。她說,社會要適應疫情的新常態,相信病毒不能徹底消滅,難以持久維持零感染,預料社區日後可能會再有小型爆發或零星個案,對於防疫措施,會繼續留意疫情發展,採取「張弛有道」的策略。
專題系列文章
- 30歲後肌肉每年流失1% 經常運動未能改善肌少症?運動得宜要有法
- 持續鼻塞或致急性鼻竇炎、睡眠窒息症 5個常見手術方式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3類常見心臟病未必會「心痛」?年輕人也確診?健康護「心」兩件事
- 中大醫院「分娩與母乳餵哺」講座迎接新生命 享受育兒旅程
- 服用益生菌、保健品可達到減肥效果嗎?(腸道菌群與健康系列一)
- 【子宮頸癌】柏氏抹片+驗HPV最準 Vs 自行採樣3法:陰道分泌物、尿液、經血樣本知多啲
- 「眼紅紅」莫非紅眼症作怪 病毒性結膜炎傳染力強
- 拆解急性與慢性鼻竇炎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炎症嚴重可損視力致腦膜炎
- 跑友注意:膝內側疼痛未必韌帶、半月板問題 或鵝足滑囊炎 P.OL.I.C.E 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