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釐清家庭角色 重建關係
【明報專訊】社工與阿泉、李太及李先生訂立了以下的輔導目標:
兒子方面:
- 向內發展:在家庭和學習中承擔應付的責任,提升自我效能、正向情緒和自我關懷
- 向外發展: 強化人際關係,在學校和服務中心參與合適的社交活動,學習良好的社交技巧
學習責任「歸還」兒子
母親方面:
- 學習放手將學習的責任歸還兒子,從旁擔任「啦啦隊」的角色,給予兒子適當的關心和肯定
- 學習與丈夫建立溝通,並給予丈夫適當的尊重,重修夫妻關係
- 學習管理自己的緊張情緒和過度反應。學習留意和接納自己的情緒,透過減壓及呼吸練習,讓自己慢慢平靜下來,培養內心的空間,讓自己更有選擇和耐性作出回應
- 建立多元社交生活,發掘興趣和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父親方面:
- 策劃一些與妻子的活動,與妻子連結,定期舉辦家庭聚會,營造輕鬆的家庭氣氛,改善家庭關係
- 不再做家庭中的「隱者」,與妻子合作打開與兒子的溝通之門,改善親子關係
在精神科醫生的治療和社工的輔導下,阿泉慢慢康復過來。李太和丈夫多了外出約會,李太也開始了參加社區的義工活動,母親情感上不再依賴阿泉,加上看見父母有商有量的情境,令他在家中有放鬆的感覺。夫妻二人在家庭輔導中學習給予阿泉適當的讚賞和肯定,幫助兒子建立自信,嘗試在家庭和學習中,承擔起應付的責任,從中欣賞自己的努力,並接納自己的不足之處。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阿泉臉上多了一些笑容,亦重拾上課的動力,在晚飯時也會與父母分享生活的點滴。
以上的故事是經過改編的。希望能為父母就疏導子女情緒及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提供一些小貼士:
管子女前 管好自己情緒
情緒疏導
- 多察覺和閱讀子女的情緒
- 以同理心聆聽和肯定子女的感受
- 先回應情緒,再找方法去處理事情
- 在協助子女解決問題的同時,為子女的行為設限,將適當的責任給予子女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 回應子女的需要,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 不妨與子女正面溝通15至30分鐘(可考慮由每星期至每天)
- 給予尊重、肯定、接納、讚賞和支持
- 管教子女前,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請記着,父母需要按子女不同年齡需要以不同形式表達愛和關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紓緩子女抑鬱焦慮的情緒。青少年渴望成長和自由,父母對子女應像朋友一樣陪伴子女面對困難,讓他們在錯誤中學習。這些均有助培養子女敢於嘗試和負責任的態度。
-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 【胃酸倒流】 研究:電子支架經口腔植入食道 以電刺激調節胃酸倒流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