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熹熹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口直心快,沒有半點計算別人的心。從小到大,他經常被同齡孩子拒絕、嘲笑和排擠,但他從來沒有想過去報復,只是默默承受,也可能根本沒有人會挺身而出,幫他解圍。他對我說有時感到很孤單,也不明白為何其他人不喜歡他。熹熹知道自己跟其他同學在性格和喜好上有所不同,但他問我:「是否就是因為大家不同,所以我們不能成為朋友?」看着他一臉無奈,我也有點難過。
發揮興趣 英國升學成植物博士
後來,熹熹以近乎狀元的成績考進英國一所著名大學,修讀植物學研究,並以一級榮譽學位畢業。由於他的成績超卓,大學接受他直接升讀博士學位,並在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
這天再見到熹熹,不再是以前那個一臉無奈的孩子,已經「長大」成為熹熹博士,但臉上那份稚氣仍然可見。他跟我分享他的植物研究之餘,還告訴我這些年來的生活。他朋友仍然不多,但對他表面上「兇狠」的人少了。當他回想起以往在中小學時的生活,我看到他臉上仍帶着以往那份無奈;他說如果有多些人明白和接納他們的「不同」,就可令這些無辜的人少受一點心理創傷。
香港融合教育半桶水
誠然,患有自閉症譜系這種發展障礙的孩子,在生活、人際關係上面對的種種困難,例如被人標籤為奇怪、幼稚、不識時務等,往往導致他們被排擠、嘲笑甚至欺凌。他們實在是很無辜的一群,莫非只是因為他們那種沒有選擇的「不同」,就要面對這些對待?像熹熹這種算是克服過來的人其實不多,社會上有更多是被踐踏至身心受創,最後選擇「隱世」的自閉症患者。
本地一直推行的融合教育,往往只是將不同的孩子「容」合(納集)在一起,很少有系統地教導學生明白患有不同發展障礙,例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和自閉症譜系的同學所面對的困難和他們的需要,教導他們以包容和尊重的態度跟這些孩子相處;同時也要教導這些患有發展障礙的孩子明白和接納自己的「不同」,學習有效的社交技巧,表達自己。試問如果所有人都離棄他們,這些孩子又怎能學習到與人相處呢?所以要教育、接受訓練的,不止是這些患有發展障礙的孩子,還有他們身邊的所有人,以至整個社會,都要學習和明白怎樣跟自己不同的人相處。
看着這齣電視劇集,我心裏祝福着每一個我曾經見過的孩子,希望他們也像男主角一樣排除萬難,最後令其他人對自己刮目相看。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autism.jpg喜歡植物——患有自閉症的熹熹十分喜歡植物,與別人的話題都離不開植物而被周遭取笑,最後成為植物學博士。(謝偉豪插圖/明報製圖);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autism-1.jpg教導尊重——融合教育不止是把不同的孩子放在一起,而是要教導他們互相包容和尊重。(paylessimages@iStockphoto,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