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理:易倦無力?小心自體免疫溶血症
【明報專訊】50歲的陳太,近日感覺非常疲倦,走兩步路即氣促。驗血發現陳太有嚴重「貧血」(Anaemia),最後確診「自體免疫溶血症」(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屬「免疫系統毛病」,血液內有針對紅血球的「自身抗體」(Auto-antibody),令紅血球溶解(Haemolysis),因而導致貧血。
成因不明 或疾病藥物引致
「自體免疫溶血症」大多成因不明,已知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綜合症」(Systemic lupus erythaematosus)、「淋巴細胞增生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以及「藥物反應」,例如青黴素(Penicillins)。
【明報獨家網售】阿一海景中秋南非鮑魚盆菜(六位用、外賣自取) 原價: $2688 讀者優惠價: $1988 早鳥優惠送「阿一$100現金禮券」 立即訂購! |
如果體內抗體水平不高,患者可能只有輕微貧血,甚至沒有任何貧血現象。相反,大量抗體可引發嚴重貧血,病徵包括氣促、心跳及全身無力,病者面青唇白、眼白發黃,甚至脾臟脹大,屬高危情况。
驗血檢查顯示患者「血紅蛋白」(Haemoglobin)水平下降,即出現貧血現象。血液內的「網細胞」(Reticulocyte)乃較未成熟的紅血球,數量上升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正在增強,補充血液內紅血球不足的情况;溶血導致骨髓加快造血,令體積較大的「網細胞」數量增加,令血液「平均紅血球體積」同步上升。
「抗球蛋白測試」(Antiglobulin test)又稱「庫氏測試」(Coombs test),陽性反應有助確診「自體免疫溶血症」;血液內的「抗紅血球抗體」令碟形的紅血球細胞膜變形,形成「球狀細胞」(Spherocytes)。
溶血又令紅血球內的「血紅蛋白」從細胞泄出,與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蛋白」(Haptoglobin)結合,目的是保護腎臟不致受到破壞;「血紅素結合蛋白」水平下降至零,有助確斷「溶血症」。其他生理變化還包括「間接膽紅素」(Indirect bilirubin)及「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水平上升。
治療「自體免疫溶血症」,首選「類固醇」(Steroids);如效果欠理想,可考慮使用「抗B淋巴細胞單克隆抗體」(Anti-B cell monoclonal antibody)、「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或進行「脾臟切除手術」。其他選擇還有「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ants),如「硫唑嘌吟」(Azathioprine)、「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及「環孢素」(Cyclosporine)。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醫言有理系列文章:
澱粉樣變性 蛋白沉積主器官攞命
- 【接種疫苗】累計逾2400幼童接種科興 附兒童接種疫苗途徑
- 【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 【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更新2022年8月4日)
-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 【世界肝炎日】嚴防丙肝 早期肝硬化多無明顯病徵 及早處理免致肝衰竭、肝癌(客座隨筆)
-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 【新冠變種】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英美澳加德正傳播 世衛籲復口罩令
-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 【新冠預防藥】英國阿斯利康研發中和抗體「恩適得」 獲英美歐盟授權
- 小朋友發燒成因多 注意異常反應 盡早求醫
- 【性本善】全民好性:男人一定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