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面對全球人口老化,世界衛生組織倡導「健康老齡化」的概念,呼籲長者強化個人「內在能力」及建立合適生活環境,以達到保健功效。樂齡科技結合了老年學及科技,提升年長人士生活質素、獨立生活和自理能力;不少樂齡科技產品亦適用於康復訓練。即使是體弱長者,亦可配合樂齡科技,減緩乃至逆轉內在能力下降,讓身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功能。
腦力衰退 視聽力差行得慢
人類壽命不斷延長,據政府統計處推算,香港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由2016年17%攀升至2036年31%,對公共醫療系統構成壓力。長者步行速度減慢、手握力減弱、視力聽力變差、腦力退減、活力或活動意欲下降等,都是「內在能力」衰退的徵狀,是老齡化正常現象。研究顯示,當內在能力下降至一定水平,功能發揮會顯著減退;即是說內在能力減退在先,隨後才影響功能。到功能發揮出現問題時,內在能力已急劇下降至甚低水平,嚴重者會因自理能力不足而需要他人照護。換言之,及早強化內在能力可減低將來需要他人照護的需要。
氣壓式運動器械 低風險操肌
要預防或延緩進入衰弱狀態,規律的運動習慣是有效途徑,不僅改善內在能力,亦有助穩定情緒。一般來說,帶氧運動、抗阻運動、伸展及平衡運動都可緩減甚或逆轉有關狀况,但由於年長人士一般都出現肌肉及骨質流失,軟組織亦容易因重複創損引發慢性疼痛,削弱運動的意欲,因此,安全介入方案十分重要。
從40歲開始,肌肉量每10年約流失8%,老年化帶來整體肌力下降與長者活動量息息相關。傳統抗阻訓練(如:舉啞鈴),啞鈴重量會因應提舉速度而產生動量,從而減低肌肉負荷;很多時使用者會不自覺地愈舉愈快,讓肌肉放鬆;但在放鬆狀態下,肌肉容易在提舉動作停止或轉向時被啞鈴的動量拉傷。長者鍛煉肌力較適宜使用氣動阻力,利用壓縮氣體產生穩定阻力,不論提舉速度快慢,都讓使用者在整個過程承受等量阻力;一方面確保肌肉得到充分鍛煉,亦減少因動作停止或轉向時不慎拉傷肌肉的風險。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