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在香港屬風土病。去年本港共錄得46宗類鼻疽個案,其中30宗是自2022年8月起錄得居於深水埗區的個案。衛生防護中心(14日)公布,4月8至14日一星期內錄得兩宗新增的類鼻疽確診個案,患者分別居柴灣及深水埗,一人情况危殆,留院期間診斷患有糖尿病;另一人情况穩定,早於二月已有咳嗽帶痰等情况。本港今年共錄得6宗類鼻疽個案。防護中心提醒,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在強風或暴雨後,暴靈於泥土或泥水表面,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
相關閲讀:類鼻疽潛伏期2至4周 深水埗區配水庫傳播途徑未明 常見病徵、死亡率、高危人士 預防感染7點注意(更新11月18日)
新增兩宗類鼻疽個案 防護中心:一患者有糖尿病 情况危殆
防護中心表示,危殆個案為一名居於柴灣的66歲女子,她於本月10日被發現在家中神智不清,送往東區那打素醫院急症室,同日入住深切治療部。她的血液樣本經化驗證實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反應,留院期間被診斷患有糖尿病;另一個案涉及居於深水埗的74歲男子,他患有柏金遜症,由二月中旬起咳嗽帶痰。他於本月4日到明愛醫院覆診時採集痰液樣本,經化驗證實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反應。他昨日入院接受治療。中心呼籲市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弱的人士,如出現病徵,應盡快求醫。
相關閲讀:【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本港類鼻疽屬風土病 颱風或暴雨後病菌暴露於泥土表面
類鼻疽已納入《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附表1下的法定須呈報傳染病。衞生防護中心會與醫院管理局緊密合作,加強監測類鼻疽個案。 類鼻疽在香港屬風土病,本港每年亦有錄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中心表示,類鼻疽病菌一般不會人傳人或經動物傳人,但類鼻疽病菌可存活於本地環境。根據文獻,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颱風或暴雨後,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暴露於土壤和泥水中,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增加感染機會。更多有關類鼻疽的資料,可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