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足球員踝關節綜合症,

骨骼「偵」奇:不踢波也患「足球員痛腳」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最近一個月,很多球迷都在追看世界盃賽事,在看比賽的同時,不少人都心思思想落場一展身手,幻想自己有對「足球員腳」,射出世界波。原來醫學上都有相似的病名,稱為足球員踝關節綜合症(Footballer’s Ankle),說得上是病症,自然是會影響球員表現的「痛腳」。

王先生是退役籃球員,多年來受「痛腳」困擾,近一年情况變得更嚴重和反覆,發作時間更頻密。經仔細檢查後,他的情况被診斷為足球員踝關節綜合症。聽到這個病名,王先生顯得一臉茫然,自己從來不踢足球,為何會有「足球員腳」。其實做各類型運動,都有可能患上此病。

重複踝關節屈伸 致慢性勞損

足球員踝關節綜合症又稱前踝撞擊症(Anterior ankle impingement),屬於慢性勞損,病因與重複性的踝關節屈伸動作和踢球時的反作用力有關,日積月累的小創傷令關節前方組織受損,最後出現炎症、組織增生甚至形成骨刺。最常見的病徵是足踝關節前方腫脹、疼痛,尤其是在運動後,嚴重時會影響關節的活動幅度,造成關節僵硬,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醫生會依據病人的病情決定治療方案,非手術性治療包括消炎藥和物理治療,但如果情况嚴重便需要手術。幸運的是微創關節鏡手術已經可以治理這疾病,病人術後復元也比較快,通常八個星期之後已經可以重返球場。研究顯示,有接近八成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六年,仍然有顯著的病徵改善。

王先生嘗試了一段時間的非手術性治療,但效果不太理想。最後決定接受手術,配合體重控制和物理治療,現在病情已明顯改善。雖然現在已經不是職業運動員,但閒時可以再落場跟朋友打球賽,為繁忙的都市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事實上,超過一半的足球運動員都有不同程度的足球員踝關節綜合症,雖然不是每個球員都有嚴重病徵,但如能及早發現和正視,對症下藥,採取適當治療,便不再會有「痛腳」。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health-02-07232018.jpg常見於足球員——足球員踝關節綜合症屬慢性勞損,超過一半足球員患有此症。(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疾病無關);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