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養生帖:從感冒談到風藥的應用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冬季流感肆虐數月,求診個案急劇上升,弄致人心惶惶。其實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特別多見。中醫認為感冒的發生,是由於風邪侵襲人體所致;那麼什麼是「風」呢?風是古人稱之為「六淫」的六種外感病因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外感病因之一。外風具有向上性、游走性和易變化等特點。外風所引致的疾病甚多,例如:傷風、風濕、小兒風疹、破傷風等,都是臨牀常見的風病。

治療風病的中藥便叫做「風藥」或「祛風藥」,也是中藥中用得最多的種類,常見的祛風藥有三四十種,其中以防風、羌活、荊芥、紫蘇葉、薄荷等為代表。

風藥分辛涼、辛溫兩大類

風藥的特點如下:

1. 風藥的寒熱溫涼——

在臨牀上風藥分為辛涼和辛溫兩大類。辛涼的如桑葉、菊花、牛蒡子、蟬蛻、薄荷等,又叫「發散風熱藥」;辛溫的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又叫做「發散風寒藥」。

2. 風藥多味辛、性宣散走竄 ——

大部分的風藥都是辛味的,按照「辛甘發散為陽」,風藥就具有發散的特點。要注意的是辛溫的風藥,較辛涼的風藥發散力量更大。

3. 風藥多升——

古籍有云:「酸鹹浮升,辛甘浮降」,風藥的上升特性也適合風病多在上的特點。治療上以風藥升陽,即引藥上升的意思。

久服傷氣 疏風先養血

應用風藥治病時應注意到風藥性行散,久服則傷氣,故不宜長期服用。就算是病情需要,也應適當地加入助正氣的藥物來平衡。

風藥多燥,多用後易傷陽血,所以古人有:「疏風必先養血」之說。總括來說,風藥的用途很廣,療效很高,但應用時要適當地與其他藥物配合,以增強藥效,並減少它的副作用。

文:梁榮能教授(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主任)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ae1fcd5a0981852e0cf5f5ce13644126.jpg風藥傷氣——中醫的風藥有三四十種,例如紫蘇葉、菊花等,但風藥久服易傷氣,需配合其他助正氣藥物服用。(資料圖片);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