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鍛煉主力手肌力
˙提升肌肉穩定度
˙加強平衡力
無論初哥或老手,打網球都面對不同的受傷風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黃愉豪說:「我們診所經常有很多因打網球受傷而求診的個案,傷患主要可分為創傷性及勞損性,都可通過改善打球姿勢,或強化打網球的肌力而避免。」
揮拍動作大 熱身15分鐘不可少
不過,在改善姿勢和強化肌力之前,黃愉豪說更多人是因為熱身不足而受傷。「康文署的網球場很難預約,難得訂到場,很多人都希望玩盡預約的時間,一落場就打波;但網球是一種競賽性運動,揮拍動作大,跑動多且要經常急停,當肌肉還在緊繃狀態,再加上身體未準備好,手腳協調不足,就很容易拉傷肌肉或筋腱,情况輕微可很快痊癒,但也會影響日常生活,郁動少少都痛。」他說特別是當天氣寒冷,肌肉長期緊縮,更易受傷,「只要提早到場,做10至15分鐘熱身就夠。因熱身不足而受傷,實在相當不值」。
錯用手腕發力 打崩纖維軟骨
對於有經驗的網球愛好者,所受傷患以勞損居多,「我們研究運動傷患,會分析各項運動的動作,從而找出較易受傷的部位。打網球的特點是要正反手大力抽擊、手臂要高舉過頭,肩膊肌腱不停受壓及拉扯,影響血液循環,容易勞損發炎引起疼痛。」黃愉豪說大家經常聽到的「網球肘」,亦是因為打網球時經常拉扯到前臂伸肌,導致筋腱拉傷和發炎。
他說初學者受傷的原因多是姿勢不良,錯用部位發力。打網球的揮拍動作大,必須使用肩膊、手肘等大關節帶動身體,擊球時手腕鎖直;不過,初學者往往錯用手腕發力,尤其是有打乒乓球習慣者,由於網球拍頗重,重複動作有可能拉傷手腕。「我有一個20多歲的病人,就因為這樣導致手腕的三角纖維軟骨受傷而崩缺。視乎傷勢,一般需接受2至3星期治療,如情况嚴重,有可能數月才能痊癒,甚至要動手術。」黃愉豪建議初學者最好參加小班教學,跟教練學習正確姿勢,才跟朋友對打。
狂奔急停救波 易傷韌帶拗柴
除了姿勢不良及勞損性傷患,無論是初哥或老手都要面對相同的問題,就是肌力不足所引致的創傷。「從運動動作分析來看,打網球需要不停前後左右跑動,跳躍抽擊,如對手擊球的落點刁鑽,更要狂奔及急停,大腿及足踝肌力不足的話,容易弄傷前十字韌帶及內側副韌帶,甚至『拗柴』。」黃愉豪說肌肉疲勞亦是問題所在,他以足球賽事為例,「最多球員受傷的時間為上半場尾段,以及下半場的中後段,就算是職業球員,平常訓練充足,都會因肌肉疲勞,令身體協調力下跌,就算打到個波,但已兼顧不到其他地方,引致受傷,所以最重要是量力而為,不可勉強」。
文:周群雄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nd3000@iStockphoto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a96b8e54d17b1013e57c115de383c4bf.jpg圖:nd3000@iStockphoto);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a96ba2afa211ead35c8b177c464c55a4.jpg最老一哥——費達拿2016年曾因傷患休賽,2017年復出後狀態大勇,今年更重登一哥寶座。(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