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疾病尿量各異 醫護推App記錄夜尿助求診

分享此內容:

夜尿症不僅降低睡眠質素,亦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警號,有市民甚至誤以為只能夠「死忍」,影響精神狀態。一群醫護人員成立慈善組織「夜尿學堂」,昨推出同名手機應用程式(App),用家只需記錄2至3日排尿量等資料,程式便可提供初步診斷,協助醫生準確斷症。

一半40歲以上港人每晚最少兩次

根據國際理遺學會定義,「夜尿症」是指夜間睡眠時因有尿意而要起牀去如廁。本港數據顯示,一半40歲或以上的港人受夜尿影響,每晚至少有兩次夜尿,睡眠質素較差。

患者夜間排尿量 達每日總量一半

現年60歲的趙先生任職教車師傅,約8、9個月前開始受夜尿問題困擾,情况持續約半年,他指當時每晚都去兩三次廁所,「剛剛睡着不久,就感到尿急」。他夜間排尿量約1300至1500毫升,達每日排尿總量的一半。他其後獲醫生建議,記錄每日的排尿量,獲確診患夜尿症,接受藥物治療後,改善為每朝清晨才去一次廁所,精神狀態提升。

有份成立「夜尿學堂」的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麥肇敬表示,部分市民以為年紀大出現夜尿症是正常現象,但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徵,例如前列腺肥大、糖尿病、膀胱多動症等。他指出,不同類型患者的排尿情况各異,如糖尿病患者每次排尿量為400至500毫升,膀胱多動症患者每次排尿30至40毫升,用家透過「夜尿學堂」應用程式記錄排尿量、入睡及起牀時間,協助醫生掌握病徵及斷症,並配合運動及食療等改善問題。

或為其他疾病表徵

麥肇敬表示,不少長者夜尿頻繁,夜間去廁所時稍有不慎,有可能跌倒骨折,如協助長者解決夜尿問題,可減入院次數。

麥肇敬期望透過公私營醫療機構推廣應用程式,未來亦會加入影片,介紹食療及運動等資訊。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6/2ccfe0c7b8ce7f63cad581fa8b2ce32e.jpg一群醫護人員成立慈善組織「夜尿學堂」,昨天推出同名手機應用程式,用家記錄排尿量等資料,協助醫生準確斷症。前排右三為創辦人之一、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麥肇敬,前排左二為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眾人手持「夜尿神器」(即量杯)及應用程式界面圖。(馮凱鍵攝);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