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耐藥性威脅迫在眉睫  衞生署籲守護抗生素療效

分享此內容: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將每年1118日至24日定為「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旨在提高全球對這一重大公共衞生威脅的認識。

抗菌素抗藥性是指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通過變異,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因而能夠在抗菌素環境中存活。不當使用或過度使用抗生素,大大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導致許多抗生素失去效用。

【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耐藥性威脅迫在眉睫  衞生署籲守護抗生素療效

抗菌素耐藥性是什麼?切勿濫用或誤用抗生素

為響應世衞號召,衞生署以「立即行動:守護當下,保障未來」為題,宣傳今年的「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透過不同渠道,提醒市民切勿濫用或誤用抗生素。今年關注周邀請了抗菌素耐藥性倖存者拍攝短片,以其真實經歷敲響警鐘,喚起大眾關注抗菌素耐藥性。

全球威脅迫在眉睫  本地認知有待提升

按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研究推算,到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高達800萬人的死亡與耐藥性細菌相關。本港情况同樣令人擔憂,根據世衞估算,2020至2030年間,香港有18433人,即平均每日有5人因耐藥性細菌而死亡,抗菌素耐藥性絕非遙遠的危機。

然而,衞生防護中心最新的2024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公眾對抗菌素耐藥性的認知有所提升,但深層次的理解仍有不足。報告顯示,不足半數受訪者能辨識到耐藥性細菌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四分之一的受訪者不知道徹底煮熟食物能有效殺死耐藥性細菌。

【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耐藥性威脅迫在眉睫  衞生署籲守護抗生素療效
「我從未想過,一次細菌感染可以比癌症本身更致命。」倖存者古先生感慨道,一旦濫用抗生素,即使是普通感染也可能無藥可醫。(衞生署相片)

倖存者親述:一場徘徊於生死邊緣的感染

衞生署今年特別邀請倖存者古先生現身說法,親述其命懸一線的經歷,讓觀眾深刻體會到,耐藥性細菌的後果並非冰冷的統計數字而是可致命的真實威脅。「我從未想過,一次細菌感染可以比癌症本身更致命。」古先生在片中感慨道,抗生素是珍貴的醫療資源,但一旦濫用,即使是普通感染也可能無藥可醫。

切勿自行買抗生素 守護當下方能保障未來

對抗抗菌素耐藥性,每個人均有責,大家切勿在沒有醫生處方下自行購買抗生素。若經醫生處方抗生素,則須遵照醫生指示完成整個療程,切勿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另外須留意,抗生素僅針對細菌,對由病毒引起的傷風感冒並無效用。

隨着抗藥性問題日益加劇,要保障未來,謹慎使用抗生素已刻不容緩。

如欲了解古先生的親身經歷,請點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8tnfO-D5xg

有關抗菌素耐藥性的資訊,大家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專題網頁及Facebook專頁。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顧問醫生馬紹強醫生

【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耐藥性威脅迫在眉睫  衞生署籲守護抗生素療效
  1. 什麼是「抗菌素耐藥性」?為什麼會形成?

    抗菌素耐藥性是指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因基因變異,逐漸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使原本有效的藥物失去作用。不當使用或過度使用抗生素,是促使耐藥性迅速擴散及「超級細菌」出現的主要原因。這種現象已被視為全球迫在眉睫的公共衛生威脅。

  2.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抗菌素耐藥性惡化?

    需避免在沒有醫師處方的情況下購買或服用抗生素;若經醫師開立抗生素,應按指示完成整個療程,不可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此外,抗生素無法治療病毒感染,如一般感冒或流感,避免誤用是防止耐藥性擴散的關鍵。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