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遇溺是全球非故意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頭兩位分別為交通事故和跌倒),估計在2019年有超過23萬人因遇溺而死亡。
為引起公眾關注遇溺風險,世衞從2021年起將每年7月25日定為「世界預防溺水日」,希望公眾了解遇溺對家庭和社區的影響,並採取措施預防遇溺。
近10年遇溺至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
世衞在2023年5月舉辦的第76屆世界衞生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承諾與國際機構及非政府組織加強預防遇溺的工作,並向所有世衞成員國家及地區搜集資料,編撰首份關於預防遇溺的全球狀况報告。該報告將於2024年底發佈,為未來的預防遇溺工作提供方向。
就本地情况而言,根據統計,2022年有58宗因「意外淹溺和沉沒」而導致的登記死亡個案。每年因遇溺而死亡的人數雖然遠遠不及癌症和肺炎等非傳染病,但數字在近10年呈現上升趨勢,近兩年的死亡人數已經攀升至自1991年以來的30年高位。
衞生署在2019年曾經對非故意遇溺事故進行全面的流行病學研究,並發表首份《香港遇溺個案報告》,發現大多數遇溺個案都是由多種複雜原因引致,並向公眾建議一系列簡單措施,尋求市民、社區及各持份者共同努力預防遇溺。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